问君山中何者好,君言无事常却扫。
朝看小妇理新妆,暮督侍儿寻旧草。
有时舞綵奉亲欢,频沾馀沥醉更阑。
锦帐酣眠不觉曙,何能清梦到长安。
问君山中何者好,君言无事常却扫。
朝看小妇理新妆,暮督侍儿寻旧草。
有时舞綵奉亲欢,频沾馀沥醉更阑。
锦帐酣眠不觉曙,何能清梦到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日常,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家人之间的温馨互动,以及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首句“问君山中何者好”,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探索山中生活的美好之处。接着,“君言无事常却扫”一句,点明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淡泊,无需过多的事务打扰,只需清扫门前,便能享受清净。
“朝看小妇理新妆,暮督侍儿寻旧草”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早晨妻子精心打扮,傍晚则与侍儿一起寻找旧日的草木,这些细节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照顾与陪伴。
“有时舞綵奉亲欢,频沾馀沥醉更阑”进一步展示了家庭聚会的欢乐氛围,通过跳舞、饮酒等活动,不仅增进了亲情,也体现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最后,“锦帐酣眠不觉曙,何能清梦到长安”表达了隐士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即使在梦中也不愿离开这宁静祥和的山中生活,与外界的繁华形成对比,强调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气吐虹霓,笔飞鸾凤,从来锦绣文章。
谪仙才调,复见庆流芳。
向自题名雁塔,不十载、德播河阳。
慰民望,一麾出守,风月任平章。
清和,时欲半,吕仙诞日,正此相当。
欣逢初度旦,敢献椒觞。
只恐经纶大手,应休期、便趣曹装。
愿箕宿,照临南极,拱北远流光。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
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欢娱地,空浪迹。
谩记省、五更闻得。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
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
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花间恨,犹记忆。
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后,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
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
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
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
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
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
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春树江东。吟正远、清气竟入崆峒。
问余栖处,只在缥缈山中。
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且扶筇。
倦游万里,独对青松。
行藏也须在我,笑晋人为菊,出岫方浓。
淡然无心,古意且许谁同。
飞符夜深润物,自呼起苍龙雨太空。
舒还卷,看满楼依旧,霁日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