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
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
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
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
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
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
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
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
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
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
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
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
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这首词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闲居的情景。开篇“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悠长的午后,窗外杨花随风飘逸的景象。“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则描写了家燕在屋梁间穿梭,它们的巢穴因雨而湿,显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接着“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表达了春天庭院中花开花落的瞬间美景,以及花瓣与露珠交织出的视觉效果。随后“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则转向对残余梅花的描绘,它们虽然凋零,但仍有几朵尚存,带着生机。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保护之心,他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侵扰大自然的纯净与完整。这两句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未被世俗打扰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表达了在美好的夜晚,以清风明月为背景,诗人通过弹奏古琴(蛮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寻找心灵的伴随。紧接着“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则是在询问春雨过后的山茶是否已经开放,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关注,也是诗人内心对于新生的期待与喜悦。
整首词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纯净、未被外界干扰的内心世界的珍视与保护。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白露掩江皋,青满平地芜。
长夜亦何际,衔思久踟蹰。
企余重兰贝,清才富金瑜。
独艳始东山,擅丽终西都。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雁濡。
属我兹景半,赏尔若光初。
折麻异离群,纫蕙非索居。
频赠既雅歌,还怀谅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