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益阳清修寺》
《题益阳清修寺》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峰势香炉直,溪流峡水潺。

居然一兰若,唤作小庐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万竹间。

明朝问征路,回首白云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qīngxiū
sòng / zhāngshì

fēngshìxiāngzhíliúxiáshuǐchán

ránlánruòhuànzuòxiǎoshān

lǎoqiānbiǎotíngwànzhújiān

míngcháowènzhēnghuíshǒubáiyúnxián

注释
峰势:山峰的形态。
香炉:形状像香炉的山峰。
直:笔直。
居然:竟然。
兰若:僧舍,此处借指简朴的山中小屋。
小庐山:规模较小的庐山。
老木:古老的树木。
千崖:千重山崖。
孤亭:孤独的亭子。
明朝:明天。
征路:远行的道路。
回首:回头看。
白云闲:悠闲自在的白云。
翻译
山峰形状如香炉般笔直耸立,溪流穿过峡谷发出潺潺水声。
这里竟然有一座像兰若(僧舍)的小山,被称作小庐山。
古老的树木遍布千崖峭壁,孤独的亭子坐落在万竹丛中。
明天就要踏上征途,回头望去,白云悠悠,显得悠闲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峰势香炉直”一句,以形象的方式勾勒出山峰如同香炉般挺拔直立,既映衬出了寺庙所处环境的险峻,又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宗教氛围。紧接着,“溪流峡水潺”则以动听的溪水声响,增添了景观中的生机与动感。

“居然一兰若”转而描绘诗人在这山中发现了一处清幽之地,以“兰若”比喻寺庙的庄严与美好。随后的“唤作小庐山”则显得亲切而不失庄重,通过这样的称呼,展现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归属感。

“老木千崖表”和“孤亭万竹间”两句,以古老的树木和孤立的亭子作为意象,描绘出一幅时间沉淀、静谧安宁的画面。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是景观的装饰,更是寺庙氛围的一部分,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明朝问征路”和“回首白云闲”两句,则从诗人的内心世界探究到对未来行程的思考。清晨醒来,对未知的道路感到好奇,同时也能在白云之间找到一份悠闲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古木、竹林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寺庙氛围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登杭霭山

绝塞凭高百感生,秋烟漠漠万峰横。

沙边马鬣悲翁主,陇上羊群忆子卿。

青海冰霜容易老,黑山日月淡无情。

听他碛雁声嘹亮,已逐西风过楚城。

(0)

翠萝山

门前山已绿,春气自然深。

尽可快游志,因之携素琴。

孤松秀野壑,一鹤唳高岑。

到此堪忘世,开余上古心。

(0)

秋夜乌龙潭上作

豆花雨过石头城,蜡屐还来胜地游。

衰柳数行山寺外,西风无复六朝秋。

(0)

金陵怀古次韵四首·其二

丞相何知缮甲兵,乱离靡定饰升平。

但惊绣幕银筝响,遑恤芳郊塞马鸣。

献替无如钩党剧,救援几见整戈行。

陵迁谷变皆如梦,犹载装资出帝京。

(0)

秋思

爽气频生暑气收,碧云红叶锁芳洲。

芙蓉怨冷西风夜,薜荔墙空白露秋。

数杵疏钟村外寺,一声长笛月中楼。

天涯最是离人苦,莫遣繁霜上客头。

(0)

暨阳访翁斋堂不值

十年离别后,顾影渐羸孱。

今过伊人宅,春深草色斑。

天涯同涕泪,旅梦各江关。

猿鹤知啼怨,移文未可删。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