蓊郁千山曲,周游一径斜。
老身多岁月,闲地少风沙。
度密来尤迥,凭高望更赊。
小庵含法界,不待野僧茶。
蓊郁千山曲,周游一径斜。
老身多岁月,闲地少风沙。
度密来尤迥,凭高望更赊。
小庵含法界,不待野僧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上漫步的情景,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首句“蓊郁千山曲”,以“蓊郁”形容山林茂密,用“千山曲”描绘出山势的连绵起伏,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周游一径斜”进一步点明了行进的路径,既突出了山路的崎岖,也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老身多岁月,闲地少风沙”两句,通过对比“老身”与“多岁月”的关系,以及“闲地”与“少风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闲地”不仅指地理上的空旷之地,更是心灵上的宁静之所。
“度密来尤迥,凭高望更赊”则通过空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密林深处到开阔高地的行进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视野的扩展和心境的开阔。其中,“尤迥”和“更赊”分别强调了距离之远和视野之广,体现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渴望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最后,“小庵含法界,不待野僧茶”两句,将目光聚焦于一处名为“崇福庵”的小庵,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避风港,也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诗人认为,即便是在远离尘嚣的庵中,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奥秘(“法界”),无需等待僧侣的茶水,就能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