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这首诗名为《眉妩》,出自宋代诗人王沂孙之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山林中的美丽景致和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柳絮随风飘扬,仿佛挂在枝头;春色淡雅地透过花间,给人以温柔之感;而夕阳的余晖则轻轻撞开初夜的幕帷。这些意象交织出一个细腻、温馨的画面。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诗人在这美好景色中感受到了对亲人或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他用“团圆”来表达这种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希望能够与对方相遇的愿望。这里的“香径”可能是指一条清幽的小道,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即使是在描绘眉宇之间,也无法稳定地挥洒,因为内心深处仍然存留着离别的哀愁和不舍。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最堪爱”表达了一种极致的喜爱,这里指的是诗人对那首轻柔的小曲的情感寄托。这首曲子如同细腻入微的银钩,能触动心弦。而“宝帘挂秋冷”则描绘出一幅秋日里的静谧景象,帘幕下是清冷的空气,透露出一种孤寂。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诗人在这两句中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他认为历史的积累与损耗无需多言,而是叹息于那些曾经锋利如玉斧却已被岁月磨损,无法复原的往昔,以及那些破碎不堪的金镜,象征着美好时光一去不返。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
“太液池”是古代宫中的一处名胜,这里诗人提及它仍然存在,但却感受到一种凄凉,因为没有人能够再次描绘出那份美好的景象。而“故山夜永”则表达了对昔日时光的留恋,诗人试图等待着某个人,或许是通过窥视窗户的端正来寻找那份曾经的宁静与和谐。
"看云外山河,還老尽、桂花影。"
最后,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超然物外的境界:在云雾之外,山河依旧,而那些年迈之人,或许仍能见证那桂花的影子,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对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留恋,以及面对时光易逝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微风度竹气,澹烟增树色。
探寻得佳境,滟滟一池碧。
藻荇纷纵横,鱼虾时跳掷。
同游好事者,喜我有此僻。
置酒助清赏,环坐藤阴侧。
白须比邻翁,怪语不自惜。
欲学三杯醉,相付一笑适。
酒罢循归途,翁亦返旧宅。
阴阳变化万物从,其间至神惟真龙。
庸夫俗眼不得见,或跃或潜无定踪。
后来高士探元窟,素缣摹画求形容。
在昔擅名能几人,争为妍巧誇殊功。
东朐徐氏奋奇趣,俊笔醉挥欺古风。
为余好事辄写寄,老鳞苍鬣惊盲聋。
怒抟沧海喷白浪,暗拖暮雨横长空。
双双头角战初罢,奔腾半没寒云中。
只恐霹雳生坐上,爪牙活动拿寰穹。
轩昂当世称独步,贵臣褒誉闻宸聪。
黄金扇成争进入,雄声一日喧深宫。
从此毫端愈珍重,千岁万岁传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