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如今不动尘,大千境界百年身。
掩关明月上峰顶,满座清风生玉津。
雪岭松筠为节操,石楼钟磬度昏晨。
已同七老图岩壁,便是龙华会里人。
心地如今不动尘,大千境界百年身。
掩关明月上峰顶,满座清风生玉津。
雪岭松筠为节操,石楼钟磬度昏晨。
已同七老图岩壁,便是龙华会里人。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禅学境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为的高洁追求。"心地如今不动尘"表达了一种内心清净、不受外物干扰的情状,诗人的精神世界已经达到一种超脱世俗尘埃的宁静状态。
"大千境界百年身"则是对佛教中宇宙观的一种引用,大千世界指的是由无数个小世界组成的大宇宙,而"百年身"暗示了诗人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超然态度,尽管肉体有限,但心灵却能触及广阔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掩关明月上峰顶,满座清风生玉津"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景象。诗人似乎选择了远离尘嚣,居住在高峰之巅,与明月为伴,享受着清风拂面带来的清新感受。
"雪岭松筠为节操,石楼钟磬度昏晨"则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修养的结合。雪岭上的松树和山间的溪流都成为了诗人节操和坚韧品格的象征,而石头搭建的楼阁以及清晨敲响的钟声则是时间流逝和生活规律的象征。
最后两句"已同七老图岩壁,便是龙华会里人"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精神团体或修行集体的归属感。这里的"七老"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七位古圣,或许是其他道德高尚之人的象征,而"龙华会"则是一个虚构或者抽象的名称,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认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禅学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
拨草詹风日,招提重访寻。
雪如将路断,云实助山深。
密印传初祖,英风嗣少林。
我来聊借榻,静夜听龙吟。
疏官寂寂解行衣,脱木萧萧立翠微。
江带暝烟随意曲,鸟翻落日向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