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岩谷上通天,岩底幽人抱腹眠。
不羡庄鹏抟九万,肯随齐客列三千。
养成白雪高歌调,散尽黄金有简编。
野鹿今朝入城市,为余有意下林泉。
四围岩谷上通天,岩底幽人抱腹眠。
不羡庄鹏抟九万,肯随齐客列三千。
养成白雪高歌调,散尽黄金有简编。
野鹿今朝入城市,为余有意下林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深山岩谷中的高士形象,充满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首联“四围岩谷上通天,岩底幽人抱腹眠”描绘了隐士所处环境的险峻与幽静,同时也暗示了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四面环山,直入云霄,岩谷深处,一位隐者怀抱腹而眠,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宁静。
颔联“不羡庄鹏抟九万,肯随齐客列三千”运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和齐客的比喻,表达了隐士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不羡慕大鹏展翅高飞九万里,也不愿意像随波逐流的齐客一样,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物质功利的淡泊。
颈联“养成白雪高歌调,散尽黄金有简编”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精神世界。他以高洁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如同白雪般纯净高雅,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他并不追求物质财富,而是将精力投入到书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
尾联“野鹿今朝入城市,为余有意下林泉”以野鹿入城的意象,象征着隐士对城市生活的关注与思考。野鹿原本生活在山林之间,如今却进入了繁华的城市,这或许是对隐士内心矛盾的反映,或是对社会变迁的感慨。然而,隐士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心,表示自己仍然有意于回归自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以及对自然、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昨自西浮玉,归来乌目巅。
重探剑门迹,今雨旧雨连。
盘谈奇石下,长啸豁崖前。
拟蹑石罅上,茧丛绝攀援。
纡径造峰顶,藓滑女萝搴。
划空一拳石,跃临殊未便。
倒悬状如伞,削就疑神仙。
我独雄跨坐,同游皆骇然。
湖光衔夕照,村树含湖烟。
相传周尚文,隐此为渔佃。
俯观极万象,眼底括三千。
忽听晚钟送,心澄若湛渊。
暮色起林壑,白云相与还。
陡闻众谷响,顿识临济禅。
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
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
言游虞仲两高卧,冢柏高与浮云齐。
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
东旺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
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亦嗟宣尼。
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
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
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