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元不用真儒,岂信忠嘉益帝图。
贾谊长沙晁错死,不须独恨老江都。
汉朝元不用真儒,岂信忠嘉益帝图。
贾谊长沙晁错死,不须独恨老江都。
此诗《过蓨县董大夫庙》由金代诗人赵沨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感慨,表达了对古代贤臣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句“汉朝元不用真儒”,开篇即点明主题,暗指汉朝朝廷未能重用真正的贤才,暗示了贤臣被埋没的历史悲剧。接着,“岂信忠嘉益帝图”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朝廷对忠良之士的忽视,认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并未得到应有的信任和重视。
“贾谊长沙晁错死”引用了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贾谊和晁错的例子。贾谊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长沙,晁错则因触怒权贵而遭杀戮。这两人的遭遇象征着古代忠臣往往难逃悲惨的命运,他们的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历史长河中众多忠良之士不幸结局的缩影。
最后一句“不须独恨老江都”以反问的语气收尾,意在提醒人们不必仅对某位特定人物的不幸命运感到遗憾,实际上,这种悲剧在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贤臣命运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古代政治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忠良之士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山雨来时,恍记得催诗,头上云暗。
战叶荷喧,飘乱泪珠千点。
浓睡乍醒鸳鸯,荡倩影、镜痕流艳。
信露晨、月夜非暂。留待后期重验。
谢家堂户春阴澹。燕飞归、画梁分占。
新雏旧侣秋如客,人自依阑槛。
纨扇未必弃捐,竟唤起、平生百感。况去程一片。
烟水阔,摇江菼。
是谁劈、双峰中断。夹束伊流,素涛飞练。
直下龙门,鲤鱼腾跃趁风便。
雨霏云锁,疑恍惚、阴阳变。
石滑马凌兢,望渡口、蜻蛉如箭。莫叹。
任长途人困,索把小车停玩。
平生快绝,定应数、此游为冠。
又那怕、沾透征衫,待临去、回头重看。
借秃管余花,分取灵奇一段。
靓妆乘雾,却扇凌波,移自小红桥畔路。
绣铜如胆,斜曳亭亭彩云驻。愁飞去。
螺屏影里,晶箔光中,才著冷飙轻欲举。
永昼端相,静挹幽芳暗消暑。悄延伫。
摇飏一茎断丝,牵惹故情千缕。
待问双鸳旧盟,又怜无语。渺前浦。
三十六陂月明,苍茫尽迷烟雨。
且展桃笙觅睡,领微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