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泉石想佳哉,欲去迟迟首重回。
不道西庄閒处士,胡床虚左待君来。
溪桥泉石想佳哉,欲去迟迟首重回。
不道西庄閒处士,胡床虚左待君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王寂在锦州广济寺的僧房中,面对一幅卧屏上的画作,被其中的景致深深吸引。画中有一翁,头戴桶帽,身穿凉衫,倚杖于溪桥之上,似乎对眼前的风景眷恋不已,步履缓慢,不愿离去。
“溪桥泉石想佳哉”,开篇即以“溪桥”、“泉石”点明画面的主题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想佳哉”三字流露出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接下来,“欲去迟迟首重回”,生动地刻画了画中人物与观者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想离开这美妙的景致,却又不舍得,情不自禁地回头再看一眼。
“不道西庄閒处士,胡床虚左待君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画中人物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中的“西庄閒处士”和“胡床虚左”的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期待。这里的“胡床”是一种古代坐具,象征着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虚左”则意味着留出位置等待朋友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流畅,情感真挚深沉,成功地传达了画面背后的精神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溪桥泉石之间,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牵牛遥映水,织女正登车。
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经秋离别赊。
愁将今夕恨,复著明年花。
百年同是行人,酒乡独有归休地。
此心安处,良辰美景,般般称遂。
力士铛头,舒州杓畔,不妨游戏。
算为狂为隐,非狂非隐,人谁解,先生意。
莫笑糊涂老眼,几回看、红轮西坠。
一杯到手,人间万事,俱然少味。
范蠡张良,尽他惊怪,陈抟贪睡。
且陶陶兀兀,今朝醉了,更明朝醉。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庆生辰。庆生辰是百千春。
开雅宴,画堂高会有诸亲。
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感皇恩。
望九重、天上拜尧云。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
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
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祷仙真。
愿年年今日、喜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