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
佩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
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
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
佩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
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外出云游后归来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归来者疲惫不堪的状态和曾经辉煌岁月的凄凉。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朴素而含蕴深长。
"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外出的香客在归来时已是暮年之身,只能静坐度过炎热的夏日。这两种身份的对比,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接下来的"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归来后的生活场景。"床前双草屦"可能是指脚下的草鞋,或许是室内的两块草垫,而"檐下一纱灯"则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简陋,灯光微弱如同蛛丝。
"佩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则直白了僧人的衰老和体力的衰退。曾经可能华丽的装饰如今已无法再现,而头上的冠子也因年迈而难以支撑。
最后一句"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中,“鸾台龙尾道”很可能是指古代某处著名的楼阁或道路,这里的“合尽”则意味着曾经辉煌的岁月已经过去了,那些年轻时攀登的高峰现在看来只是无奈的回忆。
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时光流逝、英雄迟暮的情感,以及对于过往辉煌生命无法复返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