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兵宪长钦赴滇中·其二》
《送刘兵宪长钦赴滇中·其二》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廷中新赐豸为冠,马首争迎镂玉鞍。

缅甸字传军府令,吐蕃书献内庭看。

霜飞藤笠秋偏早,风送芦笙夜不寒。

汉使碧鸡曾未远,登楼何处望长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官员刘兵宪长钦即将前往云南(滇中)时的场景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

首联“廷中新赐豸为冠,马首争迎镂玉鞍”描绘了朝廷对刘兵宪长钦的恩宠,新赐的獬豸冠象征着公正严明,而马首争迎镂玉鞍则体现了军队对他的热烈欢迎和尊重。獬豸冠是古代官吏的一种标志,常用于象征正直和公正,而镂玉鞍则是精美的马具,显示了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颔联“缅甸字传军府令,吐蕃书献内庭看”进一步展示了边疆地区与中央朝廷之间的交流。缅甸字和吐蕃书分别代表了来自缅甸和吐蕃的文书,这些文书可能包含了军事指令或地方事务的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给朝廷,体现了边疆与中央的紧密联系。

颈联“霜飞藤笠秋偏早,风送芦笙夜不寒”描绘了云南秋季特有的景象。霜飞和藤笠(一种遮阳的草帽)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风送芦笙(芦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则营造出夜晚宁静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边疆文化的独特性。

尾联“汉使碧鸡曾未远,登楼何处望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刘兵宪长钦此行的关切与祝福。碧鸡可能是云南的一个地名或象征,这里借用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登楼望长安,长安在这里象征着朝廷或国家的核心,表达了对刘兵宪长钦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并在远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祝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关注。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陈让堰市中遇吴氏老自言七十六岁与语久之及归送予过市犹恋恋不忍去

就店煮茶古堰边,偶逢父老便忘年。

嗟予空忝十年长,闻道惭无一日先。

壮子当门能碌碌,诸孙承业亦翩翩。

熟思游宦终何得,悔不从公曝背眠。

(0)

闲行

出户莽悠悠,东西本不谋。

阻溪因小涉,逢店得中休。

鸟没千山暝,蝉吟一院秋。

诗成还自笑,信笔愧冥搜。

(0)

初春感事二首·其一

马迹车声是处忙,经旬无客到龟堂。

水初泛溢黏天绿,梅欲飘零特地香。

世事纷纷人自老,岁华冉冉日初长。

百钱不办旗亭醉,空爱鹅儿似酒黄。

(0)

出游四首·其三

吴地清明未减寒,梨花初动杏花残。

平沙漫漫人争渡,微雨萧萧客跨鞍。

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

已开九帙吾何觊,时说金丹强自宽。

(0)

冬夜醉归复小饮

野外归来晚,空庭露气新。

乍晴云妒月,多病酒欺人。

倚杖行吟久,投杯起舞频。

早梅消息动,春事渐关身。

(0)

水亭

日淡暑犹薄,雨馀风更清。

翛然水亭立,试此葛衣轻。

晒粉怜孤蝶,穿枝喜晚莺。

谁知簿书里,也复得吾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