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学早,四十四年前。
白首欢初尽,青春恨未捐。
汝师馀碧血,吾道在黄泉。
不尽招魂意,同裁大小篇。
与君同学早,四十四年前。
白首欢初尽,青春恨未捐。
汝师馀碧血,吾道在黄泉。
不尽招魂意,同裁大小篇。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香山过郑文学草堂赋赠(其一)》。诗中表达了对老友郑文学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逝去的哀悼。
首联“与君同学早,四十四年前”,诗人回忆起与友人郑文学一同求学的岁月,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四年,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成长的经历。
颔联“白首欢初尽,青春恨未捐”,描绘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白发苍苍的现状,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消逝的遗憾之情。
颈联“汝师馀碧血,吾道在黄泉”,这里可能暗含着对友人郑文学的追思,将他比作殉道者,留下“碧血”(象征鲜血或高尚的牺牲),而“吾道”则寄托于“黄泉”,表达出对友人精神追求的认同和对逝者的缅怀。
尾联“不尽招魂意,同裁大小篇”,“招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仪式,用来召唤亡灵,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无法完全表达的遗憾,同时又表示愿意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以此来寄托哀思和纪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也有对逝者的哀悼,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与精神追求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
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
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
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
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凉风厉萧辰,秋事已一半。
同舍多望郎,萍聚复云散。
得士良苦艰,引去何浩瀚。
日日送行人,青衫浃流汗。
其间白石翁,清庙之圭瓒。
器采仪周行,词章辈楚乱。
秘丘第一官,脩途日未旰。
掉头不肯住,持节下霄汉。
草木识清名,风尘入长算。
安得此老宿,为世洗愁叹。
同省并门居,昔我缀华贯。
高标壁千仞,临分重嗟惋。
相期绍前徽,岁晚堪把玩。
恭惟天祐宋,奕叶际明良。
积德由文武,生贤迈汉唐。
粤稽资殿老,降自皛山阳。
崧极申函粹,东维傅启祥。
堂堂三代直,赫赫万夫望。
清庙圭璋璧,明堂枫柞樟。
诏成来凤翥,云滃际龙骧。
谁误玄黄篚,争驰赤白囊。
搀枪星有耀,晻曀日无光。
白昼鸣枭獍,长衢纵虎狼。
公卿失匕箸,帷幄自金汤。
昔在齐刘豫,前睎石敬瑭。
久为虏臣妾,深入汉封疆。
谁似机筹妙,曾无矢镞伤。
边城长男女,农亩遂耕桑。
惠泽孚禽兽,威棱憺犬羊。
报勋隆爵秩,纪绩满旂常。
事业侔伊吕,功名陋霍张。
岩岩千仞壁,纳纳百川航。
经国般营室,忧民旅念乡。
直方坤立德,中正泰包荒。
天锡公难老,神扶福孔穰。
冲襟凝日谷,温语泻天潢。
寿域周三蜀,春祺遍一方。
蓬峦擎屃赑,壶玉扣鸳鸯。
御府颁殊玩,褒纶下十行。
绣鞍翻昱爚,茸纛立荧煌。
万古功名样,千年节义香。
九重新政理,二枋孰维纲。
当宁畴耆硕,非公莫便章。
白麻飏殿陛,金衮赴文昌。
会整乾坤了,长令海县康。
作经七六艺,致主四三王。
自顾蓬蒿质,敢希桃李场。
熊占祥入梦,駉颂寿如冈。
画地数勋烈,指心成激昂。
莫驰千里足,亲对九霞觞。
天汉江山美,中书日月长。
愿言崇令德,永作世津梁。
《安大使生日》【宋·魏了翁】恭惟天祐宋,奕叶际明良。积德由文武,生贤迈汉唐。粤稽资殿老,降自皛山阳。崧极申函粹,东维傅启祥。堂堂三代直,赫赫万夫望。清庙圭璋璧,明堂枫柞樟。诏成来凤翥,云滃际龙骧。谁误玄黄篚,争驰赤白囊。搀枪星有耀,晻曀日无光。白昼鸣枭獍,长衢纵虎狼。公卿失匕箸,帷幄自金汤。昔在齐刘豫,前睎石敬瑭。久为虏臣妾,深入汉封疆。谁似机筹妙,曾无矢镞伤。边城长男女,农亩遂耕桑。惠泽孚禽兽,威棱憺犬羊。报勋隆爵秩,纪绩满旂常。事业侔伊吕,功名陋霍张。岩岩千仞壁,纳纳百川航。经国般营室,忧民旅念乡。直方坤立德,中正泰包荒。天锡公难老,神扶福孔穰。冲襟凝日谷,温语泻天潢。寿域周三蜀,春祺遍一方。蓬峦擎屃赑,壶玉扣鸳鸯。御府颁殊玩,褒纶下十行。绣鞍翻昱爚,茸纛立荧煌。万古功名样,千年节义香。九重新政理,二枋孰维纲。当宁畴耆硕,非公莫便章。白麻飏殿陛,金衮赴文昌。会整乾坤了,长令海县康。作经七六艺,致主四三王。自顾蓬蒿质,敢希桃李场。熊占祥入梦,駉颂寿如冈。画地数勋烈,指心成激昂。莫驰千里足,亲对九霞觞。天汉江山美,中书日月长。愿言崇令德,永作世津梁。
https://shici.929r.com/shici/j1CJrs.html
经星不动随天旋,枉被嘲谑千馀年。
无情文象岂此较,独嗟陋习轻相沿。
我尝作诗抵排之,尚有遗恨污陈编。
人于万物为至灵,聪明照彻天地先。
其如形气之所囿,则以学问开蒙颛。
不知谁为乞巧者,乃谓天孙执其权。
天孙能襄不能报,世閒之拙无加焉。
痴儿騃女竞针缕,高楼大第迷管弦。
汉魏以来用一律,无人出语扶其颠。
其间假拙济巧者,又欲托此文奸言。
敢因良会追往事,更发此义声馀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