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
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
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
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
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
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
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
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
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王总卿庆祝生日而作,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和对襄城贤才的赞美。首句“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赞扬了王家世代出贤人的品质,暗示了襄城的繁荣与人才辈出。接下来,诗人列举了谢庭兰玉和马庭梧竹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王家子弟的高洁和才情。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财富,而是品德和才能。接着,“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描绘了王氏家族对地方治理的贡献,他们如同前代领袖一样,引领着蜀地的山川发展。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运用了典故,赞美了王氏的政绩,如甘棠之荫,寓意其政绩深入人心,树木繁茂象征着地方的繁荣。诗人称赞王家的中兴规划,至今仍被父老们传颂。
最后,“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表达了对王家长期稳定影响的肯定,山河依旧,美好的传统和风气相连不断。结尾处,“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预示着王总卿在今日依然保持着谦逊和卓越,仿佛回到了过去的辉煌时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美王家的贤德和功绩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寥寥长日掩松关,白首忘机古寺间。
香烬石房终晓讲,叶堆莎径忆秋山。
澄泉心地清无染,野鹤精神老更闲。
孤坐有谁同此意,白云空见渚禽还。
信天巢小仅容身,中有图书障俗尘。
不与世争闲意气,且随时养老精神。
破铛安稳齐钟鼎,短褐参差比缙绅。
渴饮三杯饥二饭,主人日用未为贫。
一官难换北山薇,结屋栽花度四时。
果熟不妨禽摘尽,酒香惟恐客来迟。
小蘋低唱花间曲,阿广高吟李下诗。
客久办心分半隐,尚嫌风骨欠仙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