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山冠小,林间野兴长。
卑枝都不碍,高枕亦何妨。
削木因为杖,披萝并作裳。
不随风帽落,深耐饮中狂。
花下山冠小,林间野兴长。
卑枝都不碍,高枕亦何妨。
削木因为杖,披萝并作裳。
不随风帽落,深耐饮中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通过描述其穿着和行为,展现了其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花下山冠小,林间野兴长”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在自然环境中的悠闲生活,山冠小而花下,林间野趣悠长,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喜悦。
“卑枝都不碍,高枕亦何妨”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对生活的淡泊与豁达,即便是低矮的树枝也不妨碍他的行动,即使躺在高枕上也无妨,体现了他对物质需求的轻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削木因为杖,披萝并作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隐士的衣着和出行方式,使用自然材料制作生活用品,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其简朴的生活哲学。
“不随风帽落,深耐饮中狂”则表达了隐士在自然中的自在与洒脱,即使风吹帽落也不在意,甚至在饮酒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狂放,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以及对自由、淡泊和精神独立的向往。
达士脱名检,高人落林丘。
体性未应殊,作用终不侔。
讲师得三昧,宗学贯九流。
曾对树说法,解使石点头。
劫火焚地水,慈云护松楸。
报恩心种种,阅古事悠悠。
香火三生愿,因缘再世游。
文辞重柳请,衣服许韩留。
殷勤翻短褐,博雅愧前修。
淳风日已薄,恩义不相维。
吏无得于民,民顾吏有辞。
政化本不立,刀笔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为。
外有屠嘉直,内无五伦私。
锄奸如恶草,护民犹婴儿。
瀹河苏彼旱,劝粟哺尔饥。
从容方报政,代者俄及期。
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复思。
谁欤观民风,入境采吾诗。
持斧上东山,伐木鸟群呼。
道义不相敦,朋友良可无。
嗟我聚糠秕,从君味膏腴。
方辔蹈先轨,联绶趋正涂。
事功期远致,诗翰亦小娱。
但令交久长,不恨别须臾。
岁律阴峥嵘,客程路盘纡。
人事况寡欢,月异时复殊。
疏梅忆孤屿,新柳怀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