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乘肩舆,西风掠老鬓。
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
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
兀兀乘肩舆,西风掠老鬓。
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
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简陋的肩舆在申港道中的所见所感。"兀兀乘肩舆"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的孤寂,"西风掠老鬓"则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描绘出冬日山水的苍茫与寂静,江水的声音显得尤为清晰,增添了旅途的凄清氛围。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细致刻画了雪景,虽然积雪深厚,但阳光穿透云层,只融化了一小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寓示着希望与严冬的斗争。"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旅途劳顿的无奈,以及对新年的临近感到的紧迫。
最后两句"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跃然纸上,他想要回到温暖的家中,围着火炉取暖,结束这漫长的一年。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花。
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
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
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