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
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
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
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
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
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
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
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
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
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
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
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后的清凉景象。开头“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两句,刻画出炎热夏日人们劳作的情形,太阳高悬,烈日当空,让人感觉到酷热难耐。接下来的“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则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炎热。
诗中随后转换场景,“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三句,通过描绘人们乘坐竹轿行走在古老小径上的情境,以及甑釜(一种古代的炊具)承受高温蒸煮的情形,再次强调了夏日的热度。
接着,“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四句,则转向天帝怜悯众生的苦楚,降下雨水,以解暑意。在古代神话中,九龙是掌管云雨的神灵,这里借用来形象地表达雨水的降临和凉爽之气。
紧接着,“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两句,描绘了雨后空气的清新,神奇的一瞬间,蒸热变为凉爽,整个环境都得到净化和改善。"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这几句,则是对雨后的景象进行描绘,雨水洗刷了山川河流中的尘埃,将热闷的世界变成了一片清凉,万物都像是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样。
最后,“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上苍赐雨的感激之情,以及在这凉爽的夜晚能够安然入睡的喜悦。整首诗通过对比炎热与清凉的强烈对照,展现了夏日暴雨带来的生机与舒适。
自揣平生,百无一能,此心拙诚。
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遥望神州故人千里,何意今年共此行。
潇萧雨,算几番茅屋,灯火残更。
从教长路欹倾,?一醉,都消磊磈平。
向白云直上,君吟我和,绿波江畔,我唱君赓。
恰到相逢又还相别,惭愧人间功与名。
长亭外,望野烟春草,不尽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