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鬨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蘋。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鬨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蘋。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西湖泛舟的场景。首句“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客来到京都,不觉间已至晚春时节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写出了诗人骑马出行,被尘土迷眼的情景,暗示了都市生活的喧嚣。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揭示了西湖区域的繁华,既有商业气息,又有寺庙的宁静,两者形成对比。“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表达了诗人对环境受到污染的忧虑,认为这里更适合修行者的清净生活。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进一步批评世俗之气,指出披着道家外衣的某些人其实与商人相近,充满酒肉气息。“鼾鼾酒肉气,吾辈何由亲”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氛围的疏离和厌倦,希望尽快摆脱。
“少须一鬨散,境寂鸥自驯”表达了诗人期待的宁静,希望通过聚会散去,让湖上的鸥鸟自由飞翔。“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蘋”描绘了诗人月下泛舟,采摘水草的闲适画面。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以钟声衬托出山中禅意,暗示远处南山的隐士生活。“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想象一位白发隐士悠然垂钓的生活,令人向往。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流露出诗人因年老体弱而无法尽情享受这宁静的夜晚。“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预示着明天又要面对俗世的纷扰,感叹自己的诗歌可能再也无法达到先前的高雅境界。
整首诗通过西湖夜游,展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批判,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老病之身的无奈。
菀菀河畔柳,倚棹闻嘤鸣。
亭亭崖上寺,宾筵招友生。
窈窕历龙象,逍遥登化城。
俯见牵百丈,始知高不倾。
彩旃杂云日,叠鼓流风霆。
缓带话畴昔,挥觥坐前荣。
嗟君江海客,宰邑歌清平。
种桃古冈州,至今霞锦明。
一为苍水使,禹绩今天成。
笑予类青鸟,回翔两蓬瀛。
历览淮济间,鲸湫联凤京。
北辰与南斗,入望何盈盈。
矫首与君别,恍然淩玉清。
樾深楼头风雨多,落花满径将奈何。
有时飞入扁舟去,粘尊泊棹香盈波。
不惜落花起,但惜芳春回。
丰隆阿香亦知意,霁色似为山人开。
汀蒲渚荇增光洁,曲池文榭生佳气。
送酒遥停竹外舟,闻钟始觉山间寺。
夜深萧鼓乐未央,堂前灯烛相辉煌。
骊驹在道已促驾,主人惜别还称觞。
君不见苏子与同舟歌赤壁,回首江山已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