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纡远涧,水溢舟楫通。
乘之欲何为,驾言思我朋。
入市岂不遄,所忧在积阴。
风伯自诒阻,丰隆亦骄横。
旱潦多荐臻,咎徵复何从。
安得写我忧,杖策舒眺登。
石渠纡远涧,水溢舟楫通。
乘之欲何为,驾言思我朋。
入市岂不遄,所忧在积阴。
风伯自诒阻,丰隆亦骄横。
旱潦多荐臻,咎徵复何从。
安得写我忧,杖策舒眺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的《苦雨四首(其四)》,通过描绘连绵不断的雨水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忧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石渠纡远涧,水溢舟楫通”,描绘了蜿蜒曲折的溪流,水流充沛,船只得以通行的情景,隐喻着尽管外界环境艰难,但仍有途径可以前行。接着,“乘之欲何为,驾言思我朋”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这股力量,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面对困境。
“入市岂不遄,所忧在积阴”则指出进入市场虽快,但最让人担忧的是持续的阴雨天气。接下来,“风伯自诒阻,丰隆亦骄横”将风雨人格化,指责风神和雷神自作主张,带来阻碍。紧接着,“旱潦多荐臻,咎徵复何从”描述了干旱和洪水交替出现,让人们无所适从,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安得写我忧,杖策舒眺登”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来抒发内心的忧虑,或许通过行走和眺望,能够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习庵筑室,扁曰观聚。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脩篁漫山,不知隆暑。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蔡侯饱学困千釜,濯足清江起南土。
剧谈颇似燕客豪,快夺范雎如坠雨。
东城桥梓未足论,柏直何为口方乳。
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蔬苦。
平生瑰玮有谁同,要得张侯三日语。
昼闲那自运甓忙,时清不用闻鸡舞。
桓荣欢喜见车马,书册辛勤立门户。
要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尝窥案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