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朱冠之诗有作三首·其二》
《读朱冠之诗有作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袁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浮云擘破月华明,怎得浮云不再生。

几度月明云几擘,全无云翳月全清。

后生欲解凭谁问,先觉虽知肯尽明。

苦硬工夫须彻底,秋云漠漠一轮横。

(0)
注释
浮云: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或变化无常的情况。
擘破:划破、分开。
月华:月光。
再:再次。
后生:年轻人。
欲解:想要理解。
凭谁问:向谁询问。
先觉:先知。
肯尽明:愿意详尽说明。
苦硬工夫:艰难的修炼。
彻底:完全、彻底。
漠漠:形容云层稀疏。
一轮横:一轮孤悬。
翻译
浮云划破明亮的月色,如何能让浮云永不复生。
经历过多少次月光明亮云朵被划破,完全不见云层遮挡,月亮显得格外清澈。
年轻人想要理解,又能向谁询问?先知虽然知晓,却未必愿意详尽说明。
艰难的修炼必须彻底,就像秋天的云层稀疏,一轮明月独自悬挂。
鉴赏

这首宋诗《读朱冠之诗有作三首(其二)》由袁甫所作,以月亮和浮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变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浮云擘破月华明”描绘了浮云散去,月光洒落的明亮景象,暗示着困境后的豁然开朗。接着,“怎得浮云不再生”表达出对无法永恒保持明净状态的无奈,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几度月明云几擘,全无云翳月全清”通过反复的月明云散,强调了变化与清晰之间的关系,暗示着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洞察。“后生欲解凭谁问,先觉虽知肯尽明”则转向对后辈的期许,希望他们能从先知的经验中学习,但又明白知识的获取并非一蹴而就。

最后两句“苦硬工夫须彻底,秋云漠漠一轮横”传达出深刻的修炼道理,即任何艰难的学习过程都需要深入彻底,如同秋天的天空虽然广阔,但月亮依然清晰可见,寓意着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抵达智慧的彼岸。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人生境遇和内在修养的探讨。

作者介绍

袁甫
朝代:宋

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
猜你喜欢

赋得白云抱幽石诗

白云浮远盖,飘飘绕石飞。

带莲萦锦色,拂镜下仙衣。

阵结香炉隐,罗成玉女微。

能感荆王梦,阳台杂雨归。

(0)

三徒五苦辞·其五

宿命有信然,弱丧谓之无。

皆欲眼前见,过目即言悠。

大贤明道教,惨戚悯顽夫。

依依念子苦,勤勤令我忧。

(0)

和阴梁州杂怨诗

别离虽未久,遂如长别离。

丛桂频销叶,庭树几攀枝。

君言妾貌改,妾畏君心移。

终须一相见,并得两相知。

(0)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其一春宵

征人别未久,年芳复临牖。

烛下夜缝衣,春寒偏着手。

愿及归飞雁,因书寄高柳。

(0)

乌栖曲应令三首·其二

浓黛轻红点花色,还欲令人不相识。

金壶夜水讵能多,莫持赊用比悬河。

(0)

答张贞成皋诗

匈奴时未灭,连年被甲兵。

明君思将帅,方听鼓鼙声。

吾生恣逸翮,抚剑起徂征。

非徒慕辛季,聊欲逞良平。

出车既方轨,绝幕且横行。

岂伊长缨系,行见黄河清。

虽令懦夫勇,念别犹有情。

感子盈编赠,握玩以为荣。

跂子振旅凯,含毫备勒铭。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