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
言寻参差岛,晓榜轻盈舟。
万绕不再止,千寻尽孤幽。
藻涩讶人重,萍分指鱼游。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辀。
曝鳖乱自坠,阴藤斜相钩。
卧蒋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桥低竞俯偻,亭近闲夷犹。
目为逐胜朗,手因掇芳柔。
渐喜游来极,忽疑归无由。
气状虽可览,纤微谅难搜。
未听主人赏,徒爱清华秋。
漾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
言寻参差岛,晓榜轻盈舟。
万绕不再止,千寻尽孤幽。
藻涩讶人重,萍分指鱼游。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辀。
曝鳖乱自坠,阴藤斜相钩。
卧蒋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桥低竞俯偻,亭近闲夷犹。
目为逐胜朗,手因掇芳柔。
渐喜游来极,忽疑归无由。
气状虽可览,纤微谅难搜。
未听主人赏,徒爱清华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南涧水流入曲池的景象,以及参差岛上的轻盈舟行。万绕千寻的河道蜿蜒曲折,藻类和萍菜在水中交织,鱼儿在其中自由游弋。诗中还描写了繁茂的水草垂挂,密集的箭竹交错,以及曝日下的鳖鱼、阴凉处的藤蔓相互缠绕。卧蒋黑米吐放着果实,翻芰紫角稠密而生长。桥低的地方人们竞相俯视,亭近之处则显得悠闲自在。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叹,以及对于主人赏析这份美好无从领略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体验。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
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
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
永共终南在,应随劫火烧。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
台上柳枝临岸低,门前荷叶与桥齐。
日暮待君君不见,长风吹雨过青溪。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