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兼旬未放晴,瓦沟银竹势如倾。
楼头画鼓三更尽,窗下残灯一点明。
诗客此时偏得句,旅人今夕不胜情。
悬知足慰三农望,稼穑今秋定有成。
积雨兼旬未放晴,瓦沟银竹势如倾。
楼头画鼓三更尽,窗下残灯一点明。
诗客此时偏得句,旅人今夕不胜情。
悬知足慰三农望,稼穑今秋定有成。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夜坐不寐听雨》描绘了连绵多日的阴雨天气仍未放晴的情景。首句“积雨兼旬未放晴”形象地写出雨势之长和人们期盼放晴的心情。接着,“瓦沟银竹势如倾”以比喻手法,形容雨水沿着屋檐流淌,犹如银色的竹林倾泻而下。
诗中通过“楼头画鼓三更尽,窗下残灯一点明”两句,描绘出深夜的寂静,只有楼头的画鼓声在三更时分渐息,而窗下的孤灯则象征着诗人孤独无眠,内心情感复杂。诗人身处此境,灵感迸发,“诗客此时偏得句”,表明他在这静谧的夜晚找到了创作的契机。
最后两句“旅人今夕不胜情,悬知足慰三农望”,表达了诗人对农人的深深关怀。他知道这场雨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希望,预示着秋天的丰收,这足以安慰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悬知”二字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体察和期待丰收的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对农事的关切,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露冷天高,秋气爽、千林叶落。
惊初见、小桃枝上,盛开红萼。
浅淡胭脂经雨洗,剪裁玛瑙如云薄。
问素商、何事斗春工,施丹艧。芙蓉苑,颜如灼。
曾暗与,花王约。要乘秋名字,并传京洛。
回首瑶池高宴处,桂花香里骖高鹤。
但莫教、容易逐西风,轻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