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天常,永保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凿井,以饮以食。
帝何力哉,亶惟不康。垂衣鼓琴,轸我困穷。
南风薰兮,解民之愠兮。南风时兮,阜民之财兮。
明明天常,永保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凿井,以饮以食。
帝何力哉,亶惟不康。垂衣鼓琴,轸我困穷。
南风薰兮,解民之愠兮。南风时兮,阜民之财兮。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诗人通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农耕社会的日常节奏,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智慧。同时,“耕田凿井,以饮以食”则体现了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以及通过劳动获取生活所需的基本理念。
“帝何力哉,亶惟不康”这一句似乎在探讨统治者的作用与责任,提出了一种朴素的政治哲学观点——真正的治理在于让人民安居乐业,而非过度干预或滥用权力。接着,“垂衣鼓琴,轸我困穷”则进一步阐述了理想的君主形象,即通过音乐和仁政来抚慰百姓的苦难,体现了儒家治国理念中的“以德治国”。
最后,“南风薰兮,解民之愠兮。南风时兮,阜民之财兮”这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风作为象征,表达了风调雨顺对于民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寓意着良好的政治环境能够带来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奉敕总京储,势殊时亦异。
蓄积犹未充,冗食如鳞次。
貂珰何纷然,营营日趋利。
漫劳口舌争,空怀禄食愧。
西戎扰边鄙,庙堂集群议。
内帑发所馀,重臣董其事。
憸邪惮远行,巧心生百计。
元老鬼蜮资,极力为之地。
当守俞所请,是非遂易位。
命下子当往,敢效懦夫避。
窃恐才识疏,无以副重寄。
迢迢万里途,仰藉天威庇。
报称期靡躬,庶几万一冀。
作诗示儿襄,聊以明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