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延平书院二首·其二》
《谒延平书院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黄仲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先生不可作,千载仰仪刑。

道脉承伊洛,心传在考亭。

池涵新涨绿,碑蚀古苔青。

坠绪今谁续,斜阳草满庭。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的《谒延平书院二首(其二)》。诗中通过描绘延平书院的景致与氛围,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承文化精神的深思。

首句“先生不可作”,以一种感慨的语气开篇,暗示了古代圣贤的不可复制性,引出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接着,“千载仰仪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先贤们在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道脉承伊洛,心传在考亭”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指出了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伊洛指的是伊河和洛河,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发源地;考亭则是朱熹讲学的地方,象征着理学思想的传播。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儒家文化传统和理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池涵新涨绿,碑蚀古苔青”描绘了延平书院内池塘的生机与古碑的沧桑,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淀。绿色的池水与青苔的痕迹,既展现了书院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延续。

最后,“坠绪今谁续,斜阳草满庭”则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被传承的文化精髓,如今又有谁能继续接续下去?夕阳西下,草木繁茂的庭院,营造了一种既美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平书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化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作者介绍

黄仲昭
朝代:明

(1435—1508)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猜你喜欢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0)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0)

寄远十一首·其七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0)

赠郭季鹰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0)

寄殷尧藩先辈

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

思君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0)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

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无限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