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燕京后,胡烽照范阳。
留屯无板屋,住牧有牙璋。
转饷归朝遍,鸣箛入塞长。
墩台绝征旆,徒尔遣边郎。
定鼎燕京后,胡烽照范阳。
留屯无板屋,住牧有牙璋。
转饷归朝遍,鸣箛入塞长。
墩台绝征旆,徒尔遣边郎。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在河套地区用兵的情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战争的紧张氛围。首句“定鼎燕京后,胡烽照范阳”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北方边境的紧张局势,燕京作为都城的稳固地位与范阳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事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边疆的不宁与国家的安全压力。
接着,“留屯无板屋,住牧有牙璋”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战场上的艰苦环境与军事部署。士兵们在野外驻扎,没有舒适的板屋供休息,却有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牙璋”随身携带,暗示了他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和对胜利的渴望。
“转饷归朝遍,鸣箛入塞长”描绘了后勤补给与军令传达的场景。粮食和物资的转运确保了军队的补给,而军号声在漫长的边塞中回响,传递着命令与决心,体现了军队组织的严密与行动的迅速。
最后,“墩台绝征旆,徒尔遣边郎”表达了对边防战士的敬意与感慨。墩台是守卫边疆的标志,但即使如此,战争的残酷与牺牲仍然不可避免。这句话既是对边防将士英勇付出的肯定,也蕴含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性,以及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刻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崇高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放棹虹桥晚。乍销凝、斜阳几缕,乱蝉吟断。
划破玻瓈双桨瘦,叶叶风香暗染。
渐闪出、凌波妆面。
摇荡烟魂扶不起,甚闲情、付与参差燕。
歌管歇,水云远。多生负了看花眼。
恁悤悤、银塘照影,总关情怨。
无限秋心随篴去,篴外风蒲似剪。
又荡起、渔灯星点。
也儗搴芳前浦路,妒双鸳、结就烟波伴。
还小泊,绿杨岸。
狂香飘梦。早颠倒、云屏渴凤。
问几许、华年心事,暗借锦弦催送。
甚东风、吹絮成尘,流莺别后春寒重。
待钿阁量愁,箫屏寻约,除是星娥许共。
还惜取、垂杨瘦,曾系著、雕鞍珠鞚。
丁宁双青鸟,瑶云捎去,琴心掩抑朝飞弄。
又凄飙动。怨伶俜恨叶愁根,错向当时种。
孤醒易感,拚取欹簪醉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