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三》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三》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忽忆驱车过楚潭,德山犹有德山庵。

岧峣鹫岭衔天半,直截牛车见佛三。

般若无知传教外,菩提非树本宗南。

前身金粟维摩是,丈室相看巳罢参。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董其昌是中国明朝晚期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自然的感悟。

在这首诗中,诗人回忆起一次驾车经过楚潭的情景,心中不禁浮现出德山庵的景象。德山庵,可能是指位于德山的一处佛教圣地,这里以“德”命名,或许寓意着道德修养或品德高尚。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德行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鹫岭的雄伟壮观,它仿佛与天空相连,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直截牛车见佛三”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即便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直接感受到佛法的启示,这种启示如同见到佛陀三次般深刻。

“般若无知传教外”,这里的“般若”指的是佛教中智慧的象征,意为无上的智慧。诗人在此强调,这种智慧并非仅限于宗教传播的范畴,而是超越了言语与形式,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菩提非树本宗南”则进一步阐述了对佛法的理解,菩提树虽是佛教中重要的象征,但真正的菩提并非树本身,而是内心的觉悟与解脱。这句诗表达了对佛法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后,“前身金粟维摩是,丈室相看巳罢参”则是诗人对自身或对方(陈仲醇)前生修为的一种比喻。金粟维摩是佛教中著名的菩萨形象,代表着智慧与慈悲。丈室,即丈人之室,这里可能指居住之所或内心深处。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对方或自己过去修行成就的肯定,以及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不再寻求更深的参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佛法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精神追求以及生活智慧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初献升殿夹钟宫承安之曲

有腯斯牲,有馨斯齐。美哉洋洋,升降以礼。

礼容既庄,乐亦谐止。神之格思,式歆明祀。

(0)

巢父许由

吾道有隐见,达者蹈其幽。

傥悉起岩廊,何人卧林丘。

尧舜相为贵,重贻箕颍羞。

放情山水间,四岳等云浮。

一瓢犹自多,涤耳恶来求。

欲饮惧污犊,鞭之趋上流。

胡为今昔人,往往重斯俦。

不难官稷契,未易屈巢繇。

(0)

登桑洲岭

冒暑陟崇冈,登降倍艰苦。

筱箨翳行迹,石径莓苔古。

盘回鸟道赊,飒沓羊肠聚。

流汗湿衣襟,似沐晴霄雨。

扪萝喘复苏,风叶相吞吐。

屐齿笑群岫,一一低可数。

绝巘费跻攀,自晨已及午。

仓皇饮松涧,投筇竟忘取。

(0)

赠陈处士

古道已嶙峋,鸿濛信有真。

乐贫甘一世,守拙让千人。

有酒堪彝鼎,无名自凤麟。

因怜抱瓮者,终日汉江滨。

(0)

润州怀古

潮满空濠集暮樯,雁冲寒树下回塘。

清霜画戟新屯垒,碧血妖燐古战场。

地肺三茅通白下,江心一苇限朱方。

山川无恙英灵尽,读罢残碑又夕阳。

(0)

闻沈嘉则先生与汪长文游四明山作

四明迥奇绝,独立东南州。

上与元气合,下见沧海浮。

烟霞日莽互,何人穷其幽。

二君策高足,能为十日游。

白云度千岭,青天开双眸。

扪星帝座近,得句山灵愁。

倦来卧萝月,海风吹萧飕。

洞天閟瑶草,何时寻丹丘。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