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有隐见,达者蹈其幽。
傥悉起岩廊,何人卧林丘。
尧舜相为贵,重贻箕颍羞。
放情山水间,四岳等云浮。
一瓢犹自多,涤耳恶来求。
欲饮惧污犊,鞭之趋上流。
胡为今昔人,往往重斯俦。
不难官稷契,未易屈巢繇。
吾道有隐见,达者蹈其幽。
傥悉起岩廊,何人卧林丘。
尧舜相为贵,重贻箕颍羞。
放情山水间,四岳等云浮。
一瓢犹自多,涤耳恶来求。
欲饮惧污犊,鞭之趋上流。
胡为今昔人,往往重斯俦。
不难官稷契,未易屈巢繇。
这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达官显贵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
首句“吾道有隐见,达者蹈其幽”点出主题,表明诗人认为人生道路既有显赫的追求,也有隐居的智慧。接着,“傥悉起岩廊,何人卧林丘”提出假设,如果所有人都投身于权力的殿堂,那么谁还会选择隐居山林?这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尧舜相为贵,重贻箕颍羞”引用古代圣贤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重要性。箕颍,相传是两位隐士的隐居之地,此处用以象征隐逸生活。诗句意在说明,即使是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也会因未能隐居而感到羞愧。
“放情山水间,四岳等云浮”描绘了隐士在自然山水间的自由自在,将四岳(古代传说中的四座大山)比作浮云,形象地表现了隐士生活的超脱与逍遥。
“一瓢犹自多,涤耳恶来求”通过隐士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一瓢之水足以满足,对于外界的诱惑则不屑一顾。
“欲饮惧污犊,鞭之趋上流”运用比喻,隐喻了隐士对世俗功利的避讳。想要饮酒却担心污染了纯洁的事物,于是驱使事物远离污浊。
最后,“胡为今昔人,往往重斯俦”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功名利禄现象的感慨,指出许多人仍然倾向于选择世俗的成功而非隐逸的生活。
“不难官稷契,未易屈巢繇”则以古代贤臣为例,说明虽然成为官吏并不困难,但要像巢繇那样坚守本心,放弃高官厚禄,却并非易事。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人格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