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碧桐阴,穿廊覆坐,每忆佳人凭几。
扣著朱弦,自撚春葱,数曲宫商相继。
惊飞翠雀翩翻,更听潇洒松风时起。
为恐高山,未遇知音,又把新声重理。
渐入秋来,繁枝如剪,可惜风摇霜委。
漫太息、龙门瘦干,谙尽孤生滋味。
偶拾阶前片叶,题将幽恨倩谁寄。
最苦是、嵇琴罢奏,柔丝还紧系。
沈碧桐阴,穿廊覆坐,每忆佳人凭几。
扣著朱弦,自撚春葱,数曲宫商相继。
惊飞翠雀翩翻,更听潇洒松风时起。
为恐高山,未遇知音,又把新声重理。
渐入秋来,繁枝如剪,可惜风摇霜委。
漫太息、龙门瘦干,谙尽孤生滋味。
偶拾阶前片叶,题将幽恨倩谁寄。
最苦是、嵇琴罢奏,柔丝还紧系。
这首诗名为《击梧桐》,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汪东。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在深秋的沈碧桐阴下,诗人独自穿过长廊,坐在梧桐树荫覆盖的地方,回忆着往昔与佳人的美好时光。他轻轻弹拨着琴弦,手指如春葱般轻盈,演奏出一曲曲悠扬的宫商之音,令翠雀惊飞,松风也为之伴奏。
诗人担忧自己的高妙琴艺未能遇到真正懂得欣赏的人,于是再次抚琴,试图传达内心的情感。随着秋天的到来,梧桐繁枝凋零,风霜摇落,诗人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如同龙门瘦干,饱尝孤独的滋味。偶尔拾起阶前落叶,他想借此寄托深深的哀愁,却苦于无人能理解他的琴声和心事。
最后,诗人以嵇康的琴声作结,表达出琴弦虽已停止,但心中的柔情仍紧紧相连,寓意着他对佳人的思念之情难以割舍。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金乌急,玉兔速,百岁光阴一瞬息。
惟有拄杖子,硬葛狚,黑粼皴,勿变迁,无面目。
三月护生,九旬禁足。
酌然使得十二时,不被十二时催促。
任他门外红尘扰扰,来往憧憧,肥马碌碌,瘦马碌碌。
蓦然翻变化为龙,为雨为霖俱莫测。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回,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