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雁字·其六》
《雁字·其六》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篆烟划月过潇湘,流丽森疏缀几行。

禅客辨来知半满,儒生记去识边傍。

回波影出双钩拓,暮雨催成急就章。

凤鸟不来河洛隐,年年编录为谁忙。

(0)
鉴赏

这首《雁字(其六)》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篆烟与月光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篆烟划月过潇湘”,以“篆烟”比喻细长的烟雾,与“月”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月夜烟雾缭绕的画面,潇湘二字则增添了地域特色和诗意氛围。接着,“流丽森疏缀几行”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美与层次感,仿佛烟雾在月光下缓缓流动,点缀着几行清晰的痕迹,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某种深意或情感的流露。

“禅客辨来知半满,儒生记去识边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禅客”与“儒生”的不同视角融入其中,禅客可能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领悟,而儒生则可能更加关注外在的事物与知识。这两句话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也暗含了对人生境界的探讨。

“回波影出双钩拓,暮雨催成急就章”描绘了一幅雨后天晴,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出双钩拓的景象,同时,急促的笔墨仿佛在催促着书写,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展现出创作过程中的紧张与激情。

最后,“凤鸟不来河洛隐,年年编录为谁忙”两句,以“凤鸟不来”象征美好的事物难以寻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河洛隐”可能寓指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而“年年编录为谁忙”则反映了对文化积累与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十一尤

薄暝易相识,月明何处愁。

分明枯树里,望绝白云头。

(0)

春草二首·其一

春草篱边绿未休,王孙去后鹧鸪愁。

声声只唤哥哥字,万里秋原易白头。

(0)

衰柳二首·其二

早知寒至傲秋风,月落山堂影已空。

赤体每怜松柏苦,春来依旧拂墙东。

(0)

胆瓶玉簪花

山辉本是因藏玉,幸不簪冠到石门。

素色岂嫌风味薄,一枝斜傍自黄昏。

(0)

柬南雄太守李廷标

回思十载雄州事,轩冕麻衣去住心。

寒暑不侵松鹤羽,溪山长隔岭云音。

一枝深树翔初集,满腹洪流饮已深。

两地月明知共照,乘风聊寄白头吟。

(0)

山居十首·其十

历尽风烟好住山,满林丛棘不须关。

白开高顶松花瘦,红脱孤崖枫叶閒。

倚树微吟寒始觉,绕空长啸老成顽。

万峰重叠知深浅,莫守层阴误鹤还。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