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别长安四见秋,当时风景如梦游。
含元殿下麦初老,兴庆池头波欲流。
三春柳荫北轩井,千技柏暗南坊丘。
而今祇是成追忆,畴昔无因得久留。
我别长安四见秋,当时风景如梦游。
含元殿下麦初老,兴庆池头波欲流。
三春柳荫北轩井,千技柏暗南坊丘。
而今祇是成追忆,畴昔无因得久留。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次韵苏伯修侍御樊川游春(其二)》描绘了诗人多次离别长安后对往昔秋季景色的回忆。诗中通过“含元殿下麦初老”和“兴庆池头波欲流”的景象,展现了长安皇城的生机与活力,以及春天的盎然之气。柳荫、柏影与池波的细节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梦境般的季节。
“三春柳荫北轩井,千枝柏暗南坊丘”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繁茂与静谧,北轩的井边,南坊的柏树丛中,都留下了深深的春色记忆。然而,诗人感叹“而今祇是成追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无法再次久留的遗憾。
整首诗以个人的游历经历为背景,通过对长安秋景的深情回忆,抒发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怀旧之情。
缘萝陟层巘,旷望浮云驰。
飘风西北来,飒飒吹裳衣。
气候倏迁变,中怀郁歔欷。
路逢一道士,高结冠巍巍。
恐是广成子,再拜欲问之。
长歌入深林,弃我忽若遗。
哀湍泻石磴,日落松风悲。
灵踪邈难及,千载生遐思。
天朝一四海,荒徼犹近邻。
维同去万里,监邑余有臣。
猗欤高昌公,三年此为春。
弦歌响千室,井里安四民。
一邑之风化,岂不关厥身。
讲学必四代,游心在成均。
遇士或俊秀,揖让同荐绅。
时闻有折狱,语及六经醇。
往者食险徒,舟车断通津。
自公一为政,幡然变顽嚚。
即此见治效,豚鱼孚有仁。
报政及兹日,星言驾駪駪。
卧辙似无路,颂声起连旬。
曰公寔王佐,民社暂以亲。
故家重华阀,清选皆天伦。
行应昭代须,大惠周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