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群籁屏,袅袅炉烟舒。
诹日躬禋祀,濯祓临斋居。
辉辉阁西日,流影照绮疏。
坐久微风来,冷然吹衣裾。
霁心观万象,默见天地初。
感神在至诚,宁俟灌鬯馀。
肃肃群籁屏,袅袅炉烟舒。
诹日躬禋祀,濯祓临斋居。
辉辉阁西日,流影照绮疏。
坐久微风来,冷然吹衣裾。
霁心观万象,默见天地初。
感神在至诚,宁俟灌鬯馀。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端宁殿斋居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首句“肃肃群籁屏,袅袅炉烟舒”以静谧的环境开篇,群籁屏息,炉烟袅袅,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诹日躬禋祀,濯祓临斋居”描述了皇帝亲自参与祭祀活动的情景,体现了其对礼仪的尊重和虔诚之心。
“辉辉阁西日,流影照绮疏”描绘了夕阳映照在阁楼西面,光影交织在精美的窗纱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随着“坐久微风来,冷然吹衣裾”,时间的流逝,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皇帝的衣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
最后,“霁心观万象,默见天地初。感神在至诚,宁俟灌鬯馀”表达了皇帝在静心观察万物后,内心深处对宇宙起源的思考,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他相信真诚的心灵能够触及神灵,无需等待仪式的结束,就已经感受到了神的恩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皇帝在斋居期间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仰。
前度刘郎,重来访、玄都燕麦。
回首地、暗香销尽,暮云低碧。
啼鸟犹知人怅望,东风不管花狼籍。
又凄凄、红雨夕阳中,空相忆。
繁华梦,浑无迹。
丹青笔,还留得。
恍一枝常见,故园春色。
尘世事多吾欲避,武陵路远谁能觅。
但有山、可隐便须归,栽桃客。
野唱自凄凉。
一曲孤鸿欲断肠。
恰似竹枝哀怨处,潇湘。
月冷云昏觅断行。
离思楚天长。
风闪青灯雨打窗。
惊起小红楼上梦,悠扬。
只在佳人
问湘南、有云多少,不应长是为雨。
平生宋玉缘情老,赢得鬓丝如许。
歌又舞。
更一曲琵琶,昵昵如私语。
闲悲浪苦。
怪旧日青衫,空流泪满,不解画眉妩。
空凝伫。
十二峰前路阻。
相逢知在何处。
今朝重见春风手,仍听旧弹金缕。
君且住。
怕望断、蘅*日暮伤离绪。
新声自谱。
把江北江南,今愁往恨,尽入断肠句。
正匆匆、楚乡秋晚,孤鸿飞过南浦。
同来桃叶堪惆怅,一舸载春先去。
愁绝处。
问那曲阑干,曾听人低语。
今宵最苦。
向枫树溪桥,芦花野馆,翦烛卧听雨。
吴霜鬓,破帽西风怎护。
丝丝都是离绪。
旧情顿冷新愁重,总付坠鞭词谱。
君记取。
待雪夜、相思乘兴柴冈路。
唱予和汝。
要款段随车,轻盈唤酒,重为国香赋。
水宫仙子归来,为谁独立西风背。
凌波梦断,可怜零落,一奁环佩。
雨叶敲寒,露房倒影,秋声惊碎。
问西亭翠被,将愁何处,空留得,余香在。
最爱双飞白鹭,镇相依、蓼边萍外。
舞衫歌扇,有人绣出,水情云态。
西子湖边,越娘舟上,忆曾同采。
甚人今未老,花应依旧,约明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