浃江初过三游洞,天气新调二月风。
樵户人家随处见,仙源云路有时通。
峰峦压岸东西碧,桃李临波上下红。
险碛恶滩知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
浃江初过三游洞,天气新调二月风。
樵户人家随处见,仙源云路有时通。
峰峦压岸东西碧,桃李临波上下红。
险碛恶滩知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进入峡谷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首句“浃江初过三游洞,天气新调二月风”以“浃江”和“三游洞”点明地点,暗示了旅程的开始,同时通过“天气新调二月风”描绘出春日和煦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
接着,“樵户人家随处见,仙源云路有时通”两句,诗人将视线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转向了更为生活化的场景,描绘了山间偶遇的樵夫和可能通往仙境的云中之路,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也增添了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想象。
“峰峦压岸东西碧,桃李临波上下红”则进一步描绘了峡谷两岸的风光,碧绿的山峦仿佛压在岸边,而桃李花则倒映在水中,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卷。这两句不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险碛恶滩知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表达了诗人面对峡谷中未知的险阻时的谨慎与好奇。通过询问渔翁的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当地生活的关注,也流露出一种探索未知、寻求智慧的态度。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展现出宋诗中常见的文人情怀与哲理思考。
寒猋自西北,薄曙凄中林。
揽衣起徘徊,慷慨怀昔人。
寿不及颜子,而有乐道心。
担笈三千里,六七年于今。
风雨守穷檐,抱志暂安贫。
念此冰雪姿,意气干星辰。
精锐造物妒,乖沴中肺金。
适予移茅屋,扁舟发榕阴。
依依向长薄,帆没海烟深。
到山始一月,遽然闻讣音。
盼望绝云涛,中宵情莫任。
为学苦不蚤,清标负高岑。
自夏复徂冬,驱隙忽骎骎。
犹忆别离时,美言竟斯晨。
九仞亏一成,石上空微因。
极寿鲜至百,城隍故复新。
知见留世间,国土迁人民。
浩浩阴风吹,凛凛松柏身。
已死勿复道,未死谁与陈。
未死笑已死,今人犹昔人。
智者向我言,人生如浮云。
豪杰与圣贤,终焉成灰尘。
丹液多所误,浮丘空有名。
有酒但须乐,安问毁且成。
此语不知道,大道忘身形。
彭殇岂足计,玄妙匪其珍。
荣枯还大化,所赖吾有心。
汎汎难为谋,抚弦鸣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