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涉江东路,平地雪盈尺。
明日登芙蓉,晴天开晓日。
朅自婺源来,阴雨连朝夕。
瘦马逼云际,又断檐间滴。
顾我亦何人,市朝欲扫迹。
平生诗酒交,落井仍下石。
那知涉畏途,乃烦造化力。
要知万里行,人谪非天谪。
衡云霁韩愈,海市呈苏轼。
君知此理不,鬼物护狂直。
我涉江东路,平地雪盈尺。
明日登芙蓉,晴天开晓日。
朅自婺源来,阴雨连朝夕。
瘦马逼云际,又断檐间滴。
顾我亦何人,市朝欲扫迹。
平生诗酒交,落井仍下石。
那知涉畏途,乃烦造化力。
要知万里行,人谪非天谪。
衡云霁韩愈,海市呈苏轼。
君知此理不,鬼物护狂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雪地中跋涉的艰难历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困顿与挑战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我涉江东路,平地雪盈尺。"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冬日景象,行者在茫茫雪地中跋涉,雪深达到了半尺,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艰辛与孤独。
"明日登芙蓉,晴天开晓日。" 这两句则转换了景象,描述了行者在一处名为“芙蓉”的地方迎接清晨的到来,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高地或是有意义的地方。芙蓉又是一种花卉,常用以比喻美好之物,但这里更侧重于自然景观和时间流转。
"朅自婺源来,阴雨连朝夕。" 这两句诗人描述了从某一地“婺源”来的旅途中所遭遇的阴雨连绵,这不仅是对气象变化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
"瘦马逼云际,又断檐间滴。" 这两句则转向了行者随身携带的瘦弱马匹,诗中“瘦”字生动地形容了马匹的枯瘦,而“檐间滴”则是对细雨滴落声音的刻画,这里的景象显得更加凄凉。
"顾我亦何人,市朝欲扫迹。" 这两句诗中,诗人自问自己为何许人也,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身份与处境,同时表达了对外界可能对其不利的担忧和预感。
"平生诗酒交,落井仍下石。" 这两句是对诗人一生的写照,虽然平日里以诗酒自娱,但到了困厄时刻,还要面对现实的打击和挑战,这里的“落井仍下石”形象强烈,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悲凉。
"那知涉畏途,乃烦造化力。" 这两句则是对前行道路的恐惧以及对于自然力量(造化力)的敬畏之情的表达。
最后几句“要知万里行,人谪非天谪。衡云霁韩愈,海市呈苏轼。”则是在谈论长途旅行中的人世间的议论与偏见,并通过引用韩愈和苏轼来强调诗人的立场,即便是人间的诽谤,也不及天地自然之大。
"君知此理不,鬼物护狂直。" 结尾两句则是在询问他人是否理解这份超脱世俗的智慧,以及对于那些守护真心的人物(鬼物)的赞誉,这里的“鬼物”可能是指那些能够识破尘世、保持本真的灵异之物。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旅途中困顿与挑战的深刻体悟和超然的心态。
大地万宝藏,玄冥不敢私。
抉开青玉罅,浑浑流珠玑。
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
风吹忽脱串,日射俄生辉。
有时如少靳,觱沸却累累。
风色媚一川,老蚌初未知。
君看一日间,巧历所不赀。
游人随意满,不畀乾没儿。
吾谓历下城,繁华富瑰奇。
贪夫死专利,帝意怜其痴。
故露连城珍,可玩不可几。
若曰天壤间,所遇皆汝资。
何必秘箧笥,自贻伊瑕疵。
诗成一大笑,臆说量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