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吹羌笛,萧然到草亭。
烟轻笼淡月,云薄带疏星。
一曲催梅落,三秋折柳青。
援琴方欲和,雁阵下寒汀。
何处吹羌笛,萧然到草亭。
烟轻笼淡月,云薄带疏星。
一曲催梅落,三秋折柳青。
援琴方欲和,雁阵下寒汀。
这首诗《月下闻笛》由清代诗人缪公恩所作,描绘了月下听笛的独特情境,充满了诗意与画面感。
首联“何处吹羌笛,萧然到草亭。”开篇即以“羌笛”这一传统乐器,营造出一种悠远、寂寥的氛围,笛声穿越夜空,抵达草亭,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静谧的世界。
颔联“烟轻笼淡月,云薄带疏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象。轻柔的烟雾环绕着淡月,稀疏的星辰点缀在薄云之间,这样的画面既宁静又富有层次感,为听笛的情境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感。
颈联“一曲催梅落,三秋折柳青。”笛声似乎具有魔力,能催促梅花飘落,也能在深秋时节让柳树依然保持青绿。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笛声的魅力,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尾联“援琴方欲和,雁阵下寒汀。”诗人想要弹奏琴声来应和笛声,却只见大雁阵列,缓缓降落在寒冷的水边。这一场景既表达了诗人对笛声的共鸣,也通过雁阵的出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听笛的美丽画卷,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
投宿西山雨,抗论由群居。
冥冥白雾深,谁卧隆中庐。
阊阖重门启,飞帘别馆深。
歊蒸全已却,雅兴可能任。
云起汾河咏,旌摇楚国心。
过箫添爽籁,拂野荡层阴。
夕劲淮阳桂,晨凄越鄂衾。
登高从落帽,安寝任吹襟。
珠网疏难掩,铜炉冷易侵。
急翻池上叶,遥送月前砧。
舞袖更回态,歌梁极绪音。
最怜雕鹗意,瞬息度千岑。
三山蓬阆近,贺白是仙才。
去领宗盟事,知从韦素来。
几人留北阙,独棹向南台。
踏雨江头别,西陵潮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