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楼接大荒,水天无际思茫茫。
中原老病三年艾,辽海归心一苇航。
方是羹枭佐欢伯,不曾盐骥脱孙阳。
暮江烟树乡书远,收拾閒愁托雁行。
沪上高楼接大荒,水天无际思茫茫。
中原老病三年艾,辽海归心一苇航。
方是羹枭佐欢伯,不曾盐骥脱孙阳。
暮江烟树乡书远,收拾閒愁托雁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沪上高楼,眺望水天一色的景象,内心涌起无尽的思绪。诗中以“大荒”、“茫茫”等词渲染出一种辽阔而空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接着,诗人通过“中原老病三年艾,辽海归心一苇航”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既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流露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方是羹枭佐欢伯,不曾盐骥脱孙阳”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丰富了情感层次。这里,“羹枭”和“盐骥”分别指代不同的事物,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复杂感受。最后,“暮江烟树乡书远,收拾闲愁托雁行”两句,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通过鸿雁传书来缓解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