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庭院景象。开篇“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两句,以“霭霭”一词形容四月初的天气,既有细雨,也带来湿润的空气,而新长出的树叶已形成了浓密的阴凉。接着,“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片自然之美的赞赏与享受。
下半首“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表达了诗人作为“无事人”,整日在这宁静幽雅的地方徜徉自得。紧接着,“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一句,不仅是对周围景致的欣赏,更暗示着通过这种享受来解开心中的烦恼。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则描写了诗人在庭院中不仅与道人交流,也有机会聆听旅途中行吟诗句的游子。这里体现出一种文化生活的和谐与丰富。
接下来的“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两句,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色的享受以及夜晚鸟儿鸣叫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最后,“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则表达了诗人的一个深刻认识:真正的隐逸并不一定要到深山林中去寻找,而是可以在平凡的生活环境中,也能找到一片宁静与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庭院春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文化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深刻感悟。
胜之家本公侯贵,弱冠英才已惊世。
雒阳多士谁敢伦,千古比肩唯贾谊。
昔遭绛灌深切齿,奔走十年为下吏。
近方抆拭出泥涂,稍学和光匿锋锐。
会计之官岂足为,黾勉簿书聊自庇。
王城九衢腊月尾,风雪数朝穷恣睢。
枥间款段疲且病,借马于人亦疲曳。
扬鞭掣辔趋省廷,刺蹙不前泥没鼻。
慨然遂有劳者歌,满纸雄文欻轩轾。
人生荣遇有早晚,视此锱铢勿关意。
况君卓荦高出群,异日青云终自致。
鲜车大盖拥骅骝,莫忘今朝乘小驷。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干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深。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消沈。
白鹘日边来,一息万里遥。
横飞碧海晴,六翮寒萧萧。
轻如朔雪花,迥与长风飘。
倾身叠绀爪,吟啸何哓哮。
瞥来疾惊电,欻起先扶摇。
遂令狐与狸,不敢矜凶妖。
罻罗不可取,灭影还云霄。
世人莫得见,粉绘图轻绡。
凛然堂牖间,霜气生春朝。
风雨夜如墨,古木无鸣枭。
离群四十一春风,纵有相逢似梦中。
幸得相逢作邻舍,但嗟彼此是衰翁。
汉文前席人将去,庾信诛茅橐未充。
怅望金堤碧芜阔,杖藜携手几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