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闭门唯读书,了无尘果自如初。
时来坐脱西窗下,惊起须弥绕太虚。
陋巷闭门唯读书,了无尘果自如初。
时来坐脱西窗下,惊起须弥绕太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在简陋居所中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陋巷闭门唯读书",寥寥几字便勾勒出诗人身处清贫环境,却沉醉于书卷之中的形象。"了无尘果自如初",进一步强调了他心境的纯净,仿佛外界的纷扰都未能打扰到他的内心世界。
"时来坐脱西窗下",这里的"时来"可能指的是灵感或时机的到来,诗人坐在西窗下,可能是静思冥想,也可能是在阅读中有所领悟。"坐脱"一词,常用来形容顿悟或解脱,暗示着诗人在阅读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提升。
最后两句"惊起须弥绕太虚",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对知识宇宙的敬畏。"须弥"是佛教中的大山,这里象征着深奥的知识;"太虚"则指天空或宇宙,意味着知识的广袤无垠。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在阅读中仿佛能跨越时空,感受到知识的无穷无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读书人的心境与追求,以及对知识的虔诚和敬仰。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
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
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
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
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
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
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曾吹藜杖到蓬莱,亲见银潢铁锁开。
析木津头排列宿,鳌山脚下走轻雷。
荒城夜雪欺行李,画角晨霜送落梅。
邻舍相呼同酒盏,也教人道上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