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
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
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
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
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
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
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
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
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
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
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
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
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这首诗是宋代夏元鼎的《水调歌头·其六》,是一首炼丹修炼的诗歌。诗人以炼丹过程为喻,描述了炼丹术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比喻获取初始材料并控制火候;"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强调细致操作和谨慎态度,以防危险;"婴儿未壮"和"黄婆养育",暗指丹药的形成需要精心培养;"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说明炼丹过程中的调整与配合。
接下来,诗人提到"汞生芽,铅作祖",象征着汞与铅在炼制过程中的变化;"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描绘了火候对元素转化的影响。"水银真死"意味着汞的状态达到理想状态;"阴浮阳伏"则代表阴阳平衡的重要阶段;"杂类降灰池",象征杂质被清除。
最后,诗人强调"用铅终不用",表明真正的目的是提炼出更高层次的精华,这与古人的智慧相契合,表达了对传统炼丹理论的尊重。整首诗寓言丰富,富有哲理,体现了古代炼丹家对炼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