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北岭安排暖,寒入东风阻节春。
绝塞乱山围古驿,他时说著也愁人。
雪消北岭安排暖,寒入东风阻节春。
绝塞乱山围古驿,他时说著也愁人。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之际,自然环境与人心情感的微妙变化。首句“雪消北岭安排暖”,以“雪消”象征着严冬的结束,北岭的冰雪融化后,大地逐渐回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而,“安排暖”三字则暗示了这种温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过程。
次句“寒入东风阻节春”,则将视角转向了季节更替的动态过程。东风本是春的使者,但在这首诗中,它却带来了寒冷的气息,阻碍了春天的脚步。这里的“阻节春”不仅指天气的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对春天迟迟未至的无奈和期待。
接着,“绝塞乱山围古驿”一句,将场景进一步拓展到边远之地,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又充满历史感的画面。绝塞,即极远的边塞,乱山围绕着古老的驿站,给人一种孤寂与沧桑之感。这样的环境设定,为后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
最后,“他时说著也愁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深刻感受。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们回忆起这番景象时,心中难免会涌起愁绪。这句话不仅点明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也通过“愁人”二字,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面对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生的离合,人们往往会产生深深的感慨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四季变换图,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我从东蓼来,水竹遂幽讨。
崎岖至于六,获见文殊老。
文殊方外友,僧门素称宝。
平生首肯处,可嗣布禅皓。
寤寐思棒喝,邂逅得倾倒。
何妨萃高人,坐上识吾葆。
会胜索枝撑,得师恨不早。
勉为云山留,未可止中道。
山祇不爱宝,倾写白玉霙。
秋阳正炎赫,喷薄争清明。
我疑石韬玉,白虹贯岩泓。
源源自何来,万古风雷声。
师从天台来,示我一集诗。
开编未及读,涕泪已交颐。
纷纷世间人,迷妄觉者谁。
浮沉苦海中,欲出无端涯。
寒山与拾得,旁观为兴悲。
作诗三百篇,劝戒仍嘲嗤。
觉此未觉者,当下成牟尼。
此意亦良厚,柰何人罕知。
师持国清钵,欲救云堂饥。
赠言亦安用,聊以报所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