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精吏道,不肯失民心。
但饮邻墙井,犹偿月俸金。
举家惟菜味,附邑更棠阴。
久弄周昌印,临文勿太深。
虽然精吏道,不肯失民心。
但饮邻墙井,犹偿月俸金。
举家惟菜味,附邑更棠阴。
久弄周昌印,临文勿太深。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张录事诚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清廉、不忘民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个人生活境遇。
“虽然精吏道,不肯失民心。”这两句点明了张录事诚为官清正,始终不愿意背弃人民的心愿,这表明了诗中人物的高尚品格。
“但饮邻墙井,犹偿月俸金。”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张录事诚生活节俭,即使是邻里之间共享的一口井水,也要按时偿还,以此表现其清廉自守的品行。
“举家惟菜味,附邑更棠阴。”这两句则描绘了张录事诚家的生活状态,只有简单的蔬菜为食,且家宅周围长满了树木之影,这不仅反映出其生活简朴,也隐含着诗人对朋友高洁品德的赞扬。
“久弄周昌印,临文勿太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张录事诚持守正义、管理严明的态度,以及希望他在处理文书时不要过于苛责自己的期望。这里的“周昌印”是古代官府用以表示权威和公信的印章。
整首诗通过对张录事诚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其为人清正、不忘民心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高尚品德的赞赏与期许。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
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阑。
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
杖屦携儿去,园亭借客看。
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
鬻马衰怜白,惊雷怯笑韩。
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
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玫瑰。
众知圆媚难论报,自顾穷愁敢角才。
君卧南阳惟畎亩,我行西路亦风埃。
相逢不必嗟劳事,尚欲赓歌咏起哉。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