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坡曾比江瑶柱,或谓江瑶柱不如。
拟写钗头皱红小,断魂蛮雨瘴烟疏。
老坡曾比江瑶柱,或谓江瑶柱不如。
拟写钗头皱红小,断魂蛮雨瘴烟疏。
这首诗《墨荔支》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对比老坡与江瑶柱,以及描绘荔枝的形态与环境,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首先,“老坡曾比江瑶柱”,这里“老坡”可能是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而“江瑶柱”则是指江珧的壳,常用于烹饪。此句以苏轼与江瑶柱进行类比,暗示了荔枝与苏轼作品中那种高洁、清雅的品质相类似,同时也隐含着对荔枝独特魅力的赞美。
接着,“或谓江瑶柱不如”,这句话似乎在提出一个观点,即有人认为江瑶柱的品质不及荔枝。这种对比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让读者思考两种事物之间的优劣之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荔枝的特别偏爱。
“拟写钗头皱红小”,这一句描绘了荔枝的外观特征——红润小巧,如同钗头上的装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荔枝的美丽与精致。这里的“钗头”比喻荔枝的顶部,而“皱红小”则强调了荔枝表面的红色光泽和小巧玲珑的形态,让人仿佛能看到一颗颗鲜亮诱人的荔枝。
最后,“断魂蛮雨瘴烟疏”,这句诗通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荔枝所在环境的描述——“蛮雨”指的是南方湿润多雨的气候,而“瘴烟”则象征着湿热气候下特有的病气。这样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并未减弱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反而通过这种特殊的背景,增强了荔枝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综上所述,《墨荔支》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和对生命力量的深刻体悟。
暮天吹角谯门断,凄音乍闻飘渺。
响接砧疏,传随箭急,还带提铃声小。严城静悄。
伴清漏铜壸,几番昏晓。
逝水年华,为谁消领旧怀抱。空街敲恨未了。
铁衣来往处,霜信偏早。
鹭堠迷烟,鸡筹唤月,那更春光不到。离情暗恼。
问挑尽残灯,送愁多少。帐底惊魂,夜长人易老。
月吾问汝,照几家欢宴,几家漂泊。
刬尽吴山千万叠,放眼大江南北。
鸡犬荒凉,鱼龙跋扈,烟树长淮黑。
戟门深处,此时歌舞如织。
可笑王粲穷愁,贾生痛苦,何补匡时策,但得升平温饱过,说甚杜陵契稷。
卧看诸公,龙骧虎步,只手回天劫。
腐儒无用,登楼且醉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