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两山二首·其二》
《和两山二首·其二》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穷乡何处觅新丰,身世悠悠醉梦中。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

檐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

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穷乡僻壤,内心却在醉梦中悠然自得的情境。首句“穷乡何处觅新丰”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繁华与现实落差的感慨,新丰本是唐代豪杰李广宴饮之地,此处借以喻指理想中的繁华之地,而“穷乡”则代表了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接下来的“身世悠悠醉梦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仍能保持一种超脱和洒脱的态度。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伏波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别号,他一生征战,死后葬于马革之中;甫里和龟蒙则是两位隐士的代称,这里诗人自比为隐士,表示自己并未追求功名,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闲适的生活方式。

“檐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桑榆日指的是夕阳,草木风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战乱之后恢复和平景象的欣慰。

最后,“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两句,展现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精神超越的愿望。他希望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地遨游天地,又或是乘坐小船,躺在船上,享受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折杨柳歌·其四

莫作中女郎,懊憹不可言。

大姊得蚤嫁,小妹得娘怜。

(0)

补铙歌四章·其三务成

崇伯子禹,佐舜平水土。告成上皇,皇锡之大夏。

化益佐禹乱天下。告成上皇,皇屈为夏辅。

功施既殊等,引分安所存。

吁吁,胡至如务成子,光乃遽湛奫。

霜霰自表坚,曷捐天地仁。

(0)

送许琥作教六合

昨因献策滞秦关,又向金陵匹马还。

桃李阴阴书阁闭,春风常伴一官閒。

(0)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其三

三月正当三十日,把酒题诗兴不悭。

汀洲芳草不归去,留得春光总是閒。

(0)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其五

三载曾趋青琐班,春风时忆舞衣斑。

雁飞江浦寒烟断,彷佛舟移见旧山。

(0)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其四

清秋欲尽送将归,路绕铜门失翠微。

杨柳不堪摇落后,伴人残菊尚依依。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