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名为《和石通判酌白鹤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清新脱俗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这里,诗人用“谈天”比喻高深莫测的哲学讨论,用“口澜翻”形容唇枪舌剑、辩论不休,而“来乞清甘”则表达了对清凉甘美泉水的渴望,以解舌根之燥。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诗人以“满座松声”形容宴席间松雅的气氛,“金石”比喻声音的清脆悦耳;而“微澜鹤影”则描绘了泉水轻轻流动,映照出鹤的影子,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酒佳肴的品鉴和享受,通过“淡中知味”指出只有在淡雅之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风味;而“谁三咽”则是说不需多次品尝即可领略其妙;“妙处相期岂一樽”表达了与友人约定共享美好时光,不仅仅是一杯酒。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最后两句诗中,“有本自应来不竭”意味着天赋的才华和知识如泉水般源远流长;“滥觞端可验龙门”则比喻通过品酒的方式可以领略到深奥的道理,犹如古人考验真假的方法。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潦缩田路宽,委蛇散腰脚。
胜日三枝杖,村西买山药。
岗峦相吞去,远木互前却。
天阴野水明,岁暮竹篱薄。
田翁领客意,发筐堆磊落。
玉质缃色裘,用世乃见缚。
屠门几许快,夜语寻幽约。
石鼎看云翻,门前北风恶。
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
墙东木阴好,初识避世贤。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披君三径草,分我一味禅。
胡为黄鹄举,忽上湖南船。
竟随文若去,聊伴元礼仙。
洞庭烟发渚,潇湘雨鸣川。
三老好看客,天高柁楼前。
子鱼独留滞,坐送管邴迁。
作诗相棹讴,寄恨馀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