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从今莫问天,南来跨海岂徒然。
须知鲁叟乘桴兴,未似商岩济巨川。
出处从今莫问天,南来跨海岂徒然。
须知鲁叟乘桴兴,未似商岩济巨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渡海三首(其二)》。诗中以“渡海”为题,借以表达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句“出处从今莫问天”,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今后的人生道路无需再追问命运的安排,暗示着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哲学态度。接着,“南来跨海岂徒然”,则表明了诗人虽面临艰难险阻,但依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行动,并非徒劳无功。
“须知鲁叟乘桴兴”,这里引用了孔子乘桴过海的故事,意在说明即使面对未知与困难,也要像孔子一样保持乐观与勇气,追求心中的理想与目标。“未似商岩济巨川”,则进一步强调了渡海的壮举,比之于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的自豪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渡海”的象征,寓言了人生的旅程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波折时,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江外饶佳郡,吴兴天下稀。
莼羹紫丝滑,鲈脍雪花肥。
星斗寒相照,烟波碧四围。
柳侯还作牧,草树转清辉。
高堂丽丹雘,燕衎谢迫隘。
揭名屏物色,所取一何迈。
艰难丕平后,南陔日废坏。
借锄记父恩,紾臂饱兄嘬。
惟君肖古先,学识洞源派。
尊承天伦重,愧赧绝纤芥。
遥遥曾闵心,千载知勉励。
雍穆粹闺阃,里闬消螫虿。
培植诞嘉种,芟蕴殄莠稗。
善积庆自馀,福履可不卦。
斯堂寄丹抱,永焕曾玄戒。
白华粲堂下,紫荆老不杀。
吁嗟嗣芳烈,世世勿剪拜。
感激自成诗,谩往致壁疥。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万里。
天公大力谁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与月明作两,真月本在青天上。
虽云佛说我别说,恐入众生颠倒想。
少城城隈佛宫阙,客哦水月僧饶舌。
三峡水寒梅花时,起予对月赓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