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自属广陵事,园倚虹桥偶问津。
闹处笙歌宜远听,老人年纪爱亲询。
柳拖弱缕学垂手,梅展芳姿初试嚬。
预借花朝为上巳,冶春惯是此都民。
虹桥自属广陵事,园倚虹桥偶问津。
闹处笙歌宜远听,老人年纪爱亲询。
柳拖弱缕学垂手,梅展芳姿初试嚬。
预借花朝为上巳,冶春惯是此都民。
这首诗描绘了倚虹园的景致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倚虹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游园图。
首联“虹桥自属广陵事,园倚虹桥偶问津”,开篇即点明倚虹园的位置,通过“广陵事”这一典故,暗示了此处的历史文化底蕴。虹桥作为连接两岸的桥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成为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偶问津”的典故,既表达了偶然造访之意,也暗含了对园中景色的惊喜发现。
颔联“闹处笙歌宜远听,老人年纪爱亲询”,进一步描绘了倚虹园内的热闹景象。在喧嚣的环境中,远处传来的笙歌声显得格外悦耳,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同时,诗人关注到了园中老人的身影,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关爱,也反映了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
颈联“柳拖弱缕学垂手,梅展芳姿初试嚬”,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柳树轻柔的枝条如同少女垂下的秀发,梅树则在初春时节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姿,仿佛在轻轻微笑。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之美的赞叹。
尾联“预借花朝为上巳,冶春惯是此都民”,表达了诗人对倚虹园的喜爱与向往。花朝节与上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诗人希望能在这些节日里再次游览倚虹园,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倚虹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