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谪仙人,不作谪仙诗。
我敬谪仙人,痛饱真吾师。
平生国士风,余事乃文辞。
堂堂汾阳公,中兴造唐基。
谁令翘关卒,祓释起囚累。
赫赫高将军,指使如僮儿。
荆州逆竖子,岂肯相因依?
观名计之实,皦皦固奚疑。
荐贤不受禨,反以罹谗讥。
至今读书处,古柏号风悲。
我来吊君才,亦不为遨嬉。
狂吟酒一杯,酹君君傥知。
我爱谪仙人,不作谪仙诗。
我敬谪仙人,痛饱真吾师。
平生国士风,余事乃文辞。
堂堂汾阳公,中兴造唐基。
谁令翘关卒,祓释起囚累。
赫赫高将军,指使如僮儿。
荆州逆竖子,岂肯相因依?
观名计之实,皦皦固奚疑。
荐贤不受禨,反以罹谗讥。
至今读书处,古柏号风悲。
我来吊君才,亦不为遨嬉。
狂吟酒一杯,酹君君傥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被尊称为“谪仙人”)的深深敬仰和对其才华的感慨。诗人自称不写谪仙诗,却以李白为榜样,视其为人生导师。他赞扬李白高尚的品格,如同国士,其文学创作只是他的余事。诗人还提及了唐代名将郭子仪(汾阳公),他在国家危难时起到了中兴的作用。
接着,诗人对比了李白与郭子仪的不同命运,郭子仪虽功勋卓著,但因推荐贤才而遭受诽谤。诗人感叹李白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反而遭受贬谪和流言。最后,诗人来到白兆山的桃花岩,饮酒凭吊李白,表达对他的怀念,并通过狂吟表达对李白的敬意。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李白的崇敬,也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理解和深情缅怀。
帻峰之山高插天,扶舆磅礴溟海堧。
钟灵擅秀青卓玉,上拄日月褰云烟。
若人结庐在山麓,炯炯虚明夜生屋。
生来不喜弄绮纨,架插邺侯书万轴。
青灯夜雨声伊吾,鸡窗晓雪清光敷。
神交太古隘流俗,尚友颜孟游唐虞。
美人自昔多意气,折得蟾宫一枝桂。
共誇平步上皇州,回首故山渺何处。
渺何处,在天台,天台之境如蓬莱。
三年驰驱走南北,吁嗟旧隐生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