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封千代失嵯峨,高树平来草漫坡。
白马萧萧行客路,黄牛呃呃牧儿歌。
只今丽石文章少,奈尔空山风雨多。
闻道昭陵亦如此,伤情不必问谁何。
堂封千代失嵯峨,高树平来草漫坡。
白马萧萧行客路,黄牛呃呃牧儿歌。
只今丽石文章少,奈尔空山风雨多。
闻道昭陵亦如此,伤情不必问谁何。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古墓》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古墓场景。首句“堂封千代失嵯峨”,暗示了古墓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只剩下空荡荡的遗迹。次句“高树平来草漫坡”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衰败,树木稀疏,杂草丛生,显得凄凉。
“白马萧萧行客路”,通过白马孤独地行过,描绘出墓地的寂静和行人稀少,增添了哀愁的氛围。而“黄牛呃呃牧儿歌”则以悠扬的牧童歌声反衬出墓地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后两句“只今丽石文章少,奈尔空山风雨多”表达了对文人墨客不再留连此处,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感慨。最后,“闻道昭陵亦如此,伤情不必问谁何”借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的相似境况,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古墓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短暂的沉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