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千岩入晓光,无花草木自吹香。
眼随天霁山山见,心与秋清事事凉。
长啸响惊龙壑静,微吟思入雁云长。
未须摇落增悲慨,新报王师复洛阳。
池上千岩入晓光,无花草木自吹香。
眼随天霁山山见,心与秋清事事凉。
长啸响惊龙壑静,微吟思入雁云长。
未须摇落增悲慨,新报王师复洛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池上千岩入晓光”,画面鲜明,晨曦初照,池塘之上,千岩竞秀,光影交错,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无花草木自吹香”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无声语言的感受,即便是没有鲜花盛开的装饰,草木也能散发出自然清新的芬芳。这两句不仅描写了景物,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情怀。
“眼随天霁山山见”,诗人以目代心,表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那被雨水洗礼过后的清新山色。接下来的“心与秋清事事凉”则是情感的流露,秋季的清爽不仅让自然万物得到净化,也使得诗人的内心变得清澈、冷静。
在“长啸响惊龙壑静,微吟思入雁云长”的两句中,诗人以啸吟之声与大自然对话,这种自由自在的声音和思考,与远处的雁队相呼应,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以及心灵深处的宁静。
“未须摇落增悲慨”,诗人面对即将凋零的景象,并不感到悲伤,因为自然万物生长、衰败都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豁达也体现了诗人的胸怀。
最后,“新报王师复洛阳”则是对国家大事的一种关切,传递着一种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相呼应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