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圆子》
《圆子》全文
宋 / 朱淑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
sòng / zhūshūzhēn

qīngyuánjuéshèngtóuròuhuápiānxièyǎntāng

zòngyǒufēngliúchùshuōshūtāngbǐngshìláng

注释
轻圆:形容食物的细嫩圆润。
鸡头肉:一种传统美食,口感较为坚实。
滑腻:形容食物的顺滑。
蟹眼汤:比喻汤汁浓郁,如同蟹黄般细腻。
纵有:即使有。
风流:这里指美食的美妙或独特风味。
无处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或场合去描述。
已输:已经败下阵来,表示被比下去了。
汤饼:面食的一种,可能指面条或者面团类食品。
试何郎:何郎,可能是对某位擅长烹饪的人的尊称,这里指尝试者不如何郎做得好。
翻译
这轻盈圆润的口感胜过鸡头肉
特别适合搭配如蟹眼般细腻的汤底
鉴赏

这首诗名为《圆子》,出自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笔下。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和情感交流。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述了菜肴的特点和口感。"轻圆"指的是圆子(一种食物)的质地细腻而不失筋道;"绝胜鸡头肉"则表明这种食品的美味程度甚至超过了鸡头肉,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评价;"滑腻偏宜蟹眼汤"中,"蟹眼"可能指的是一种形状类似于螃蟹眼睛的小圆球形食物,而"偏宜"则意味着这种食物最适合用汤来烹饪。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这两句诗则转向了情感的表达和对话的场景。"纵有风流无处说"表明即便是有许多难以言说的风雅之事;"已输汤饼试何郎"中的"输"字可能意味着已经败给了这道菜肴,或者是在用这种美味挑战某位食客,询问他是否能抵御这样的诱惑。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细腻描写和情感交流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场既有味觉享受又有情感流露的宴席场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

朱淑真
朝代:宋   号:幽栖居士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约1135~约1180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0)

次韵题李援舫子

紫髯不复见,故宫无入门。

元子亦寂寞,一丘吊遗魂。

兴亡两梦幻,今古一朝昏。

念当置是事,尽此舟中樽。

(0)

有所叹

达士不可羁,其次远羁绊。

我无达人风,又不能自远。

纷纷随世俗,碌碌走薄宦。

其来或遭驱,其去或被挽。

吾求亦何有,五斗固易办。

不师陶渊明,腰为小儿俯。

由来为贫仕,荣辱何敢辩。

乘田与委吏,孔子不云贱。

(0)

发岐亭宿故镇三首·其一

我别竟陵时,楚稻如碧丝。

秋风发齐安,稻穗如植旗。

流年去荏苒,客路何逶迤。

弛担终未卜,永负山中期。

(0)

壬午正月望夜赴临汝宿襄城古驿县有古寺家人辈夜往焚香襄城古邑也可以眺二室地爽垲退之所谓颍水嵩山豁眼明者癸未元夕谪居齐安携家游定惠妙圆承天下大云东禅盖出雨夜有感示秬秸

江城收灯寒寂历,里巷闭门不复出。

蓬茅数屋逐臣庐,门前樵牛卧斜日。

老人拥褐炉前睡,眼冷不眠思往事。

去年襄城古驿亭,野县风埃寻古寺。

周楚川原气象存,岘山紫逻秀连云。

地留宝鼎周京贵,山拱泥金神岳尊。

齐安江上渔樵市,谁料今年身到此。

大江绕郭风涛翻,城中冈垄无平地。

青红剪綵挂影灯,渔夫樵妇来相仍。

短箫急鼓集儿女,丛祠夜半鸬鹚惊。

浮生梦境何足计,呼童且闭柴门睡。

百年江上谁得知,竿木随身聊一戏。

(0)

乞钱穆公给事丈新赐龙团

闽侯贡璧琢苍玉,中有掉尾寒潭龙。

惊山作春山不觉,走马献入明光宫。

瑶池侍臣最先赐,惠山乳泉新破封。

可得作诗酬孟简,不须载酒过扬雄。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