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慈恩寺塔下避暑》
《慈恩寺塔下避暑》全文
唐 / 刘得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古松凌巨塔,脩竹映空廊。

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

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

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ēnxiàshǔ
táng / liúrén

sōnglíngxiūzhúyìngkōngláng
jìngwénlàishēnshānzhīliáng

sēngzhēnshēngjìngshuǐdàncháxiāng
zuòjiǔdōnglóuwàngzhōngshēngzhènyáng

注释
古松:古老的松树。
巨塔:高大的塔。
脩竹:修长的竹子。
空廊:空旷的走廊。
虚籁:微风的声音。
深山:深邃的山林。
只此凉:只有这里的清凉。
僧真:真正的僧人。
生我静:使我心境平静。
水淡:清水。
发茶香:散发出茶香。
坐久:坐了很久。
东楼:东边的楼阁。
钟声:钟鸣声。
振夕阳:震动夕阳。
翻译
古老的松树直插巨大的塔尖,修长的竹子倒映在空旷的走廊。
整天都能听到微风的声音,这深山里只有这里才感到清凉。
僧人的存在让我心境平静,清水泡出的茶散发出清香。
我在东楼坐了很久,眺望着夕阳,钟声悠扬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场景,诗人在古松之下,巨塔旁边,享受着清凉。脩竹映照在空旷的廊道上,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氛围。"竟日闻虚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沉醉,这里的"虚籁"指的是远处传来的轻微声音,可能是风声、水声或其他自然界的声音。在深山中,只有这里是凉爽之地,这体现了诗人对此地清凉环境的享受和赞美。

接着,"僧真生我静"一句,通过佛教修行者的宁静生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水质清淡,泡制出的茶香扑鼻,这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对心灵片刻停留之美好的一种赞扬。

最后两句"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描绘了诗人在东楼上长时间的观赏与思考,伴随着晚钟的声音和夕阳的余晖,这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也是对那一刻心境的生动描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到的内心平和与灵魂的净化。

作者介绍

刘得仁
朝代:唐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行歌

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年华已向秋草里,春梦犹传故山绿。

(0)

早过临淮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

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

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0)

自终南山晚归

采苓日往还,得性非樵隐。

白水到初阔,青山辞尚近。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逍遥不外求,尘虑从兹泯。

(0)

春夜宴任六昆季宅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

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

(0)

宿云门寺

山寺宜静夜,禅房开竹扉。

支公方晤语,孤月复清晖。

一磬响丹壑,千灯明翠微。

平生厌浮世,兹夕更忘归。

(0)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