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山中独坐时的宁静与喜悦之情。开篇“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选择一条幽深的小路作为自己的归宿,这里的“虎溪径”和“烟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描述了诗人居所的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里的“柴门”、“竹静”和“山月”共同构建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画面,而“与僧来”则暗示了诗人的生活与佛教修行紧密相关。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澈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这里的“心莹”形容心灵之清净,“红莲水”象征着纯洁无染,而“言忘绿茗杯”则是说诗人在品茶时甚至忘记了语言,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写出了诗人对未来和解脱的向往。这里的“前峰曙更好”可能是指山中的景色在日出时分特别美丽,而“斜汉欲西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摆脱尘世羁绊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作者对于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向往。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水香甘似醴,知是入袁溪。
黄竹成丛密,青萝夹岸低。
煖流鸂鶒戏,深树鹧鸪啼。
黄犬惊迎客,青牛困卧泥。
有村皆绩纺,无地不耕犁。
乡曲多耆旧,逢迎尽杖藜。
殷勤倾白酒,相劝有黄鸡。
归老官知忝,还乡路不迷。
直言干忌讳,权路耻依栖。
拙学趋时态,闲思与牧齐。
稻粮饶燕雀,江海溢凫鹥。
昔共逢离乱,今来息鼓鼙。
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题。
上贡贞元禄,曾叨宠记批。
何须归紫禁,便是到丹梯。
珍重长安道,从今息马嘶。